基金迷思:当华商盛世不再盛世

去年某个深夜,我翻看旧日投资笔记,指尖停留在2010年潦草写下的”华商盛世成长,年化47%!”旁边还画了个夸张的惊叹号。那时我刚入行,被这个代码为630002的基金闪瞎了眼。谁能想到十四年后的今天,再看到这个代码,竟像翻开一本褪色的相册——辉煌还在纸上,现实却已换了人间。

基金经理孙建波当年的操盘堪称艺术。他像丛林里的猎手,总能嗅到别人闻不到的气息。2010年那会儿,他重仓的国电南瑞涨了280%,大立科技涨了160%,这些数字现在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问题在于:当猎手变成传奇,猎枪就会生锈。后来者要么机械模仿他的选股路径,要么刻意回避他的影子,结果都陷入某种魔咒般的困境。

我认识个老股民,至今还死守着十五年前买的630002。有次喝酒时他红着眼睛说:”我就想看看,它能不能把我亏的60%赚回来。”这话听着心酸,却道破了基金行业最隐秘的伤疤——我们总把过去的曲线当成未来的预言,把历史业绩当作通向往富的密码。但实际上,基金净值图更像心电图,记录的是市场脉搏的起落,而非某个天才的永久魔法。

现在回头看,华商盛世的黄金时代恰好撞上了四万亿刺激计划。那时随便买个工程机械股都能翻倍,就像站在风口的猪都能飞。但很少有人愿意承认,很多时候不是基金经理选择了时代,而是时代选择了基金经理。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后来接手的几位经理,纵有十八般武艺也难现昔日辉煌——不是他们不够聪明,而是河流改道了,你再会游泳也游不出新河道。

最近三年有个诡异现象:630002的规模缩水了三分之一,但持仓集中度反而越来越高。前十大重仓股占比逼近60%,像极了赌徒输红眼后的加注。我不知道这是绝望的挣扎还是精心的布局,但这种操作让我后背发凉。也许基金管理人觉得”宁可轰轰烈烈死,不愿窝窝囊囊活”,但这完全违背了分散风险的常识。

有意思的是,现在推荐这个基金的反倒是某些理财直播间的主播。他们用美颜滤镜遮住年轻的脸庞,把十四年前的年化收益说得像昨天刚发生的事。有次我听到个姑娘说:”这只基金经历过牛熊考验,特别适合长期持有。”她大概不知道,这基金2015年股灾时跌得比指数还狠,2018年熊市时规模缩水了一半。历史业绩这东西,就像被PS过的照片,看久了容易产生错觉。

基金630002

或许所有明星基金最终都要面对”去神化”的宿命。当光环褪去,剩下的才是真实的投资能力。现在的630002更像一面镜子,照出基金行业的集体焦虑:既要保持投资风格的连贯性,又要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既要对老持有人负责,又要吸引新资金入场。这种走钢丝般的平衡术,比单纯获取超额收益难得多。

最近我注意到个细节:630002开始重仓光伏和储能板块,这与其过去偏消费电子的风格大相径庭。不知道这是痛苦的转型还是新生的开始。也许就像人到中年改行,既需要勇气也要承受阵痛。唯一确定的是,那些还守着2009年传奇故事等待奇迹重现的人,大概率会等来又一个失望的十年。

基金代码永远不会变,但基金背后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当我们谈论630002时,我们其实在谈论如何与变化共处——承认辉煌会褪色,接受策略会失效,明白没有谁能永远战胜市场。这不是悲观,而是投资世界里最珍贵的清醒。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5373/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