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件小事:当梦想撞上现实的鸡零狗碎
凌晨三点的便利店灯光下,我盯着手里那杯已经凉透的美式发呆。玻璃门上突然映出个胡子拉碴的倒影——那是我吗?两个月前还西装革履在投行敲PPT的家伙,现在正对着收银台后过期的关东煮咽口水。这大概就是创业给我的第一个惊喜:它总能在你最狼狈的时刻,突然递来一面照妖镜。
(一)
朋友老陈常说创业是场豪赌,我倒觉得更像在玩真人版”大家来找茬”。去年在798艺术区租下的loft办公室,白墙上的咖啡渍慢慢勾勒出世界地图的形状。每当投资人问起用户增长曲线,我就指着那摊埃塞俄比亚形状的污渍说:”看,我们正在开拓非洲市场。”黑色幽默成了创业者的防弹衣,毕竟没人会告诉你,连打印机卡纸都能成为压垮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
记得第一次见天使投资人那天,我特意把团队T恤换成衬衫。结果对方穿着夏威夷花衬衫趿拉着人字拖就来了,开口就问:”你们项目的护城河够深吗?能淹死几个竞争对手?”后来才懂,创业圈里那些高大上的黑话,翻译成人话无非是——”这事儿靠谱吗?能活过明年吗?”
(二)
有个反常识的现象:越是光鲜的创业故事,越要警惕它的保质期。去年参加某创业大赛,有个做AI教育的项目拿了冠军。创始人演讲时眼眶泛红,说为了创业抵押了婚房。三个月后我在二手平台刷到他转卖办公家具,私信问起近况,他只回了句:”离婚了,房子归她。”这行当最吊诡的地方在于,你用全部身家赌一个可能性,而市场回报你的可能只是段可以用来吹嘘的”烈士经历”。
但话说回来,正是这些鸡零狗碎构成了真实的创业图景。就像我们CTO说的:”要是光看成功学就能创业,书店老板早该成首富了。”有次产品崩溃,整个技术团队连续48小时抢修。凌晨四点,后端工程师突然抱着垃圾桶吐了——不是累的,是饿过头吃了三碗老坛酸菜面。后来这个桥段成了我们团建必讲的”史诗级战役”,比什么用户破百万的数据好看多了。
(三)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地铁口卖煎饼的大爷都有小程序了,扫二维码还能集章换豆浆。这让我想起彼得·蒂尔那句被说烂的”从0到1″,现实可能是”从煎饼到二维码”的魔幻演进。或许真正的创业智慧藏在那些被忽略的细节里:就像我们楼下水果店老板,永远知道什么时候该把快烂的芒果做成促销果切——这种精准的”临期嗅觉”,可比商学院教的SWOT分析实用多了。
站在创业第二年的门槛上,我突然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创始人爱谈”初心”。倒不是矫情,而是在无数个想要掀桌的瞬间,总得有个理由让自己别按下核销公司的回车键。就像现在我电脑旁贴着张便签,上面是入职第一天前台小妹随手画的卡通头像,旁边写着:”记得给发财树浇水。”你看,支撑创业者走下去的,往往就是这些毫无意义的温柔注脚。
(后记)
上周路过国贸三期,看见个西装笔挺的年轻人抱着纸箱等出租车。他领带松垮的样子像极了去年的我,箱子里露出的独角兽玩偶在夕阳下特别扎眼。我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皱巴巴的名片——正面印着CEO,背面是外卖优惠券的涂改痕迹。这大概就是创业最真实的模样:在梦想与现实的夹缝里,我们既当赌徒又当小丑,却依然固执地相信下一个路口会有彩虹。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