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陆家嘴的咖啡馆,我无意间听到邻桌两个年轻人的对话。”天合的净值又跌了,这个月房贷压力大了”,其中一个揉着太阳穴苦笑。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对很多人来说,002124早已不是冰冷的六位数代码,而是牵动情绪的敏感神经。
说来讽刺,三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天合光能时,还把它当作新能源概念的投机标的。当时在券商营业部,穿着polo衫的客户经理信誓旦旦地说:”这是碳中和龙头,闭着眼睛买”。结果去年硅料价格雪崩时,我的持仓账户和那些光伏板一样,在阴雨天里发不出电。
但真正让我重新思考净值意义的,是上个月在青海戈壁滩的见闻。当地牧民指着远处闪烁的光伏矩阵说:”这些板子白天吸太阳,晚上换来的数字能在城里买楼?”这个朴素的疑问突然点醒了我——我们每天紧盯的净值波动,本质上不过是太阳能量的货币化计量器。而当整个行业陷入内卷时,再高的转换效率也抵不过产能过剩的物理规律。
最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基金论坛里开始出现”净值 PTSD”群体。他们能准确背出每个回调节点的净值,却说不清TOPCon和HJT的技术区别。这种异化让我想起小时候集邮,明明在乎的是纸张背后的故事,最后却沦为对齿孔完整度的偏执。或许投资最吊诡的悖论就在于,我们越是想用数字量化价值,就越容易迷失在数字的迷宫里。
有位私募朋友说得尖刻但在理:”现在看净值做决策的,和按天气预报炒股没区别。”他的激进策略是彻底忽略每日波动,转而跟踪光伏电站实际发电效率曲线。虽然这种做法在同行看来近乎疯狂,但某种程度上,或许我们真的需要这种”脱离净值看价值”的勇气。
说到底,002124的净值终究只是面镜子。照见的既是光能转化为电能的物理过程,更是投资者在能源革命浪潮中的贪婪与恐惧。下次打开交易软件前,或许该先问问自己:我们投资的究竟是那些硅片电池,还是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