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三点收盘前,我那个买了三年景顺鼎益的老同学又给我发微信:”兄弟,快帮我看看净值多少了?这几天跌得我心慌。”我没立刻回他,反而盯着手机屏幕发了好一会儿呆——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是那几毛钱的数字波动,还是背后某种更深层的东西?
说真的,基金净值这东西挺有意思的。表面上是个客观数字,实际上却成了无数投资者的情绪晴雨表。我记得去年在某券商营业部碰到个老股民,他盯着滚动屏突然笑出声:”昨天净值涨两毛我恨不得开香槟,今天跌一毛五就觉得天要塌——你们说这人是不是有病?”周围没人接话,但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我也一样”。
景顺鼎益这只老牌基金挺值得玩味。你说它业绩稳定吧,最近三个月最大回撤能到15%;你说它风险高吧,十年年化又跑赢绝大多数同类产品。这种矛盾性特别像我们这代人的投资心态——既想要稳健收益,又按捺不住追逐超额回报的冲动。
我有个可能不太政治正确的观察:很多人根本不是在投资基金,而是在消费情绪。净值涨了发朋友圈炫耀,跌了在论坛骂基金经理,把严肃的财富管理变成了一场大型真人秀。去年有段时间我自己也是这样,每天刷十几次净值更新,后来干脆把交易软件删了——结果你猜怎么着?半年后回头看,那段时间频繁操作带来的损失,比净值波动本身还多30%。
最近市场有个现象很有意思:越是净值波动大的时候,散户越爱讨论”择时”。但数据明摆着——过去五年坚持定投景顺鼎益的人,收益比试图抄底逃顶的高出整整42%。这个数字让我想起小时候学自行车,总以为猛转车把能更快掌握平衡,后来才发现真正的窍道反而是放松手握把的力度。
当然我不是说完全不要关注净值。但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视角:把净值曲线当成心电图,关注的不是每分钟的跳动频率,而是长期的生命体征。就像体检报告上某个指标轻微浮动,医生会说”继续观察”,而不是立即建议动手术。
写到这儿我突然意识到,老同学问净值时真正想知道的,或许不是具体数字,而是”我该不该恐慌”。但这个问题,恐怕连最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无法给出标准答案。投资说到底是个体化的修行,就像没有人能替你决定早晨喝咖啡还是茶——虽然二者都能提神,但带来的体验截然不同。
(看了眼时钟)现在下午三点十七分,今日净值应该已经更新了。不过这次我打算给老同学回个电话:”要不要出来喝杯茶?咱们聊聊比净值更重要的事。”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