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盘前,我正蹲在小区门口喂流浪猫,手机突然被各种推送轰炸——上证指数跳空高开2.3%。说实话,我第一反应是交易系统出bug了,就像去年某券商闹出的乌龙指事件。但当我咬着煎饼果子冲回电脑前,看见屏幕上满屏飘红时,突然想起上周在陆家嘴咖啡馆偷听到的对话。
两个穿着定制西装的男人在角落低声交谈:”政策底已经明牌,现在差的是情绪底…”当时我觉得这又是分析师的老生常谈,但现在想来,或许我们过度迷信宏观叙事,反而忽略了市场最原始的冲动——人类对不确定性的自我疗愈。
你看啊,最近裁员消息满天飞,房企暴雷的新闻都快让人麻木了,这种极端压抑的环境反而催生了一种诡异的反弹逻辑。就像被压到底的弹簧,但凡有点似是而非的利好(比如某部门座谈会传出的只言片语),就能让资金集体狂欢。我有个做量化的朋友说得更绝:”这哪是价值投资,根本是创伤后应激反应下的集体催眠。”
最讽刺的是,真正推动大盘的很可能根本不是基本面变化。我观察今天领涨的板块,清一色是之前被踩踏最狠的赛道股。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上的”吊桥效应”——当恐慌达到临界点,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解读成救命信号。某私募大佬在朋友圈调侃:”现在韭菜们的共识是,宁可一起错,不可独自对。”
当然也有人扯什么外资回流、政策托底的老调。但你要是真信这个,不妨去看看港股通数据——今天北向资金净流入还没昨天多。更真实的场景可能是:某个重仓的基金经理眼看产品快到清盘线,咬牙拉抬自家重仓股,结果引发连锁反应。这个市场从来都是先有价格波动,后有人编故事解释。
说到这儿倒想起个事。去年我在某三线城市调研时,发现连广场舞大妈都在讨论元宇宙概念股。当极端情绪蔓延到最边缘的参与者时,往往就是变盘的前兆。今天这种暴涨,某种程度上像给ICU病人注射肾上腺素,短期心跳加速,但病因根本没解决。
或许我们该承认,股市偶尔会脱离理性分析框架,变成群体心理的宣泄口。就像暴雨前的蚂蚁搬家,明明知道危险还在,但本能驱使人必须做点什么。今天冲进去的人,真的相信经济一夜回暖吗?恐怕更多是害怕错过这种集体仪式的参与感。
现在收盘涨幅定格在3.2%,我的持仓浮盈够买三个月猫罐头。但看着K线图上那根突兀的长阳,总觉得像看见沙漠里的海市蜃楼——美好得让人不安。明天是继续狂欢还是被打回原形?谁知道呢。这个市场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它永远比科幻小说更荒诞。
(写完看了眼账户,默默挂了明天开盘的卖单)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