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便利店排队,前面一个中学生捏着皱巴巴的十元纸币犹豫了半天,最后选了包辣条和可乐。我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同样的十块钱能让我在街机厅度过整个下午——当然,得省着币玩拳皇97。
现在?十块钱连杯像样的奶茶都买不到。但说来讽刺,这年头最魔幻的投资故事,往往就是从这种微不足道的数额开始的。
我有个做风投的朋友老陈,总爱在酒桌上讲他2009年用10块钱买比特币的故事。”当时就图个新鲜,谁能想到…”每次说到这儿他就猛嘬一口烟,烟雾里藏着后半句:那10块钱现在能在陆家嘴买半个卫生间。
但真正让我脊背发凉的,是去年在县城网吧遇到的少年。屏幕上是各种K线图,他边啃煎饼边嘟囔:”今天十倍杠杆,赚了三百。”鼠标旁边放着皱巴巴的十元纸币,像枚被遗忘的筹码。
你看,十块钱早就不只是货币单位了。它成了这个时代最荒诞的计量单位——丈量着贪婪的尺度,计算着幻灭的速度。
我试过用十块钱做各种实验:买过彩票(贡献公益了),玩过盲盒(抽到丑哭的玩偶),甚至跟着短视频学炒股(当天亏了四块二)。最离谱的是某知识付费平台,十块钱能买”财富自由入门课”,讲师是个穿假爱马仕皮带的中年男人,视频背景虚化得连书柜里的穷爸爸富爸爸都模糊了。
后来我发现了更隐秘的玩法。现在有些00后,十块钱能买100个虚拟币在社交平台给网红刷礼物,运气好被翻牌就能进私域流量池——这年头,注意力才是硬通货。我邻居家高中生靠这个套路,居然真接到两个美妆推广单子。
但说真的,比起赚钱,十块钱更大的魔力在于它给人制造的幻觉。就像我表弟,非说用十块钱在二手平台捡漏到绝版球鞋,结果收到货发现两只都是左脚——但他在朋友圈晒图时依然配文”认知决定收益”。
或许我们都搞错了。十块钱根本发不了财,但它像一面哈哈镜,照出这个时代最真实的欲望褶皱。前两天看到个数据说,现在人均每天在短视频上消耗两小时——要是把这两小时折合成时薪,怕是连十块钱都不值。
所以下次看到”10元暴富攻略”,不如先问问自己:你损失的真是那十块钱吗?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3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