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有人问”股市几点开盘”,我总忍不住想笑。这问题表面上问的是时间,骨子里问的却是:”我该什么时候开始焦虑?”
记得去年在陆家嘴某券商大厦厕所隔间里,听见两个交易员边洗手边抱怨:”九点半一到,就像有人按了全市场的肾上腺素开关。”其中一个吐着烟圈说,”你信么?我丈母娘连广场舞都改成九点二十结束,赶回家看集合竞价。”
真是魔幻现实主义。我们创造了精确到毫秒的交易系统,却把人类最原始的情绪波动嵌进了K线图里。开盘钟声与其说是交易开始的信号,不如说是集体催眠的启动键——那些红绿闪烁的数字本质上和部落时代的战鼓没什么区别,都在唤醒同一种东西:对不确定性的原始恐惧与贪婪。
有意思的是,当科创板试行盘后定价交易时,居然有老股民投诉说”破坏了仪式感”。你看,我们早就不是单纯在交易股票,而是在参与一场每日两次的现代巫术仪式。开盘钟声是念咒,涨跌停板是结界,股评家就是穿着西装的萨满祭司。
最近AI量化交易能把决策压缩到微秒级,但讽刺的是,大多数散户仍然坚持在9:25-9:30这五分钟里完成当日的战略部署——包括盯着同花顺的集合竞价图,同时往嘴里塞最后一口煎饼果子。这种人类独有的时间感知偏差,让再先进的算法都显得苍白。
或许真正的开盘时间从来不在交易所的日程表上。当你凌晨三点突然惊醒摸手机看美股时,当你周末刷着新闻暗自盘算周一策略时,当你把生日密码设成某只股票代码时——市场早已在你颅内7×24小时无休交易。
所以下次有人问开盘时间,或许该这么回答:”你的恐慌几点开盘,市场就几点开盘。”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2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