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的烟火气与数字游戏》
今早路过中环的证券行,玻璃门后挤满了看盘的阿叔阿婆。那种熟悉的、混合着汗味与焦虑的空气,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跟阿爸去交易所的场景——那时显示屏还是笨重的CRT,红绿数字跳动得比现在慢半拍,但人们眼睛里烧着同样的火。
港股今天高开27点,恒生指数像个刚学会走钢丝的艺人,在28600点附近晃悠。财经APP推送的标题清一色写着”观望情绪浓厚”,要我说这根本是句正确的废话——哪天的市场不观望?真正有趣的是美团突然逆势涨了3.2%,而腾讯还在450港元这道坎上来回磨鞋底。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和做对冲基金的老友吃打边炉时,他醉醺醺地拍桌子:”现在玩港股就像在维港捞月亮,你以为抓住的是腾讯的PE,其实全是美联储倒影里的水草。”
确实啊,看看北水今天净流入的那几十亿,表面是抄底科技股,骨子里怕是盯着半夜即将出炉的美国CPI数据。我常觉得港股像个过分懂事的混血儿,既要看内地政策的脸色,又要揣测大洋彼岸的货币政策,偶尔还得应付本地地产豪门的资本游戏。上周某家族信托突然减持地产股时,某个财经记者群里流传的段子倒是精辟:”李嘉诚卖楼时你在犹豫,李泽钜卖股时你该恐慌,等到连收租佬都开始抛售商铺——朋友,该去庙街找相士算卦了。”
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些细价股。今天有只代码带”8″的医疗股莫名暴涨40%,交易量却小得可怜。某个私募圈的朋友私下跟我说,这年头庄家割韭菜都改用算法了:”早就不需要什么’带头大哥’电话喊单,AI自动识别散户聚集的论坛关键词,量化程序在特定价位挂出诱饵单,连拉抬股价都用的是高频交易的残影。”他说这话时正在调试新买的无人机,螺旋桨在背景音里嗡嗡作响,像极了他口中那些在数据流里捕食的代码猎手。

收盘前恒指勉强收红,中银香港的电子屏映出晚霞的橘色。我突然想起1997年股灾时,有个穿唐装的老伯瘫在交易所门口喃喃:”数字跳楼比人跳楼还快”。二十五年过去,跳楼的人少了,跳楼的数字却愈发癫狂。或许某天我们应该把K线图刻到黄大仙祠的签筒里——反正都是在赌未来,至少求签还能得几句模棱两可的安慰。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