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A股那根大阳线,硬生生把上证指数拉高了2.3%。朋友圈里到处都是”牛回速归”的表情包,券商APP的推送通知挤爆了手机屏幕——说实话,这种狂欢场面让我莫名想起去年冬天在711便利店遇见的一幕。
那天凌晨两点,我正对着货架上的泡面发呆,旁边突然来个穿西装的小哥。他一边撕调料包一边盯着手机屏幕喃喃自语:”终于回本了…” 热汽模糊了他的眼镜片,却遮不住嘴角那丝苦笑。现在回想起来,昨天这场大涨里,有多少人其实只是像他一样,在漫长的煎熬后终于喘了口气?
表面上看,大涨是因为央行突然降准释放流动性,加上某外资投行发了份看多报告——这些官话套话你们在财经新闻里都能看到。但真正让我在意的,是某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昨天涨幅最大的板块,不是那些光鲜的白马股,而是破净许久的基建和钢铁。这就有意思了,机构们吹捧的”新经济”纹丝不动,反倒是被嫌弃多年的”旧经济”打了场翻身仗。
我有个不太成熟的想法:这轮行情压根不是对未来有多乐观,而是对过去过度悲观的一次修正。就像被压紧的弹簧突然松手,那些被砍到脚踝位置的估值,随便来点风声就能弹得老高。某个在公募基金做交易的朋友私下跟我说,昨天他们公司交易室的氛围特别诡异——明明净值大涨,基金经理们却围着咖啡机沉默地抽烟,”这涨得心里发虚”成了最多的一句吐槽。

说到情绪,最近有个现象很值得玩味。上个月市场跌跌不休时,某个炒股论坛的”失眠互助板块”日均发帖量突破五千条,而昨天大涨后,最热的帖子居然是《要不要把父母养老金赎回来》。你看,恐惧和贪婪从来都是双胞胎,只不过这次换上了不同的面具。
当然我也知道,这种观点可能要得罪人。某券商首席在直播里信誓旦旦说”牛市起点”,底下弹幕全是鲜花礼炮。但各位不妨想想,去年这个时候他们也是同一批人,用同样的激情推荐新能源板块——后来发生了什么大家都清楚。我不是说这次一定不对,只是经历过太多次”这次不一样”的幻灭,已经很难被单纯的情绪浪潮带着走了。
或许真正的启示藏在成交量里。昨天虽然指数大涨,但两市成交额比上周五只增加了12%,北上资金净流入更是不到50亿。这个数字与其说是外资大举抄底,不如像是被困太久的场内资金在自救。就像那个在便利店吃泡面的小哥,他庆祝的不是赚了多少钱,只是暂时不用割肉了而已。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个老段子:熊市里最多的是哲学家,牛市里最多的是预言家。现在预言家们又开始活跃了,我倒觉得不妨再等等看——等那些连夜修改研报的分析师们把话说完,等融资盘余额重新站上1.5万亿,等楼下早餐店阿姨又开始跟你讨论股票代码的时候。
毕竟真正的牛市,从来不需要这么多声嘶力竭的呐喊。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