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凌晨两点,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第37个”轻松赚钱”的广告,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在赌场里数着别人赢钱筹码的傻瓜。这些标题党总爱用”零门槛””躺赚”之类的字眼,但说实话——要真这么容易,为什么满大街还有996的社畜?
让我先坦白:去年失业那阵子,我真的把市面上宣称能赚钱的APP试了个遍。从看广告赚金币到做任务领红包,甚至还有号称”走路都能赚钱”的诡异应用。结果呢?最拼的一天薅了18块7毛,加上提现手续费和浪费的5小时,时薪还不如去便利店搬箱子。
但有意思的是,上个月和做互联网营销的老王喝酒,他一句醉话点醒了我:”你以为人家赚的是平台的钱?其实赚的是想赚钱的人的钱。”这话听着像绕口令,但仔细想想,那些教人赚钱的课程、收割流量的攻略,才是真正的暴利行业。
我有个表弟倒是真用手机赚到过钱,不过路子野得很——他在二手平台倒卖演唱会门票,疫情期间靠这个甚至月入过万。但你要说零投资?他光买抢票软件和养账号就砸了四千多。更别说现在黄牛行业卷得比互联网大厂还厉害,新手上路大概率是被割的韭菜。
最近冒出种新玩法,叫”线上试玩员”。听起来挺高大上对吧?我注册了个号称日结300的平台,结果发现要连续做8小时APP测试,还得写两千字用户体验报告。折算下来时薪37.5,倒是比麦当劳打工强点,但你的颈椎和腰椎会第一个提出抗议。
说句可能得罪人的话:所有宣称”无门槛高回报”的项目,本质上都在利用人的焦虑感。就像我邻居张阿姨,去年沉迷刷短视频赚金币,现在看任何东西都条件反射地想找”红包标志”,有次差点把超市优惠券二维码当成赚钱入口扫了。
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如果你真有什么特殊技能,比如会做表情包或者能写爆款文案,接私单确实比上班强。我认识个姑娘靠给宠物P图都能月入两万,但人家是美院毕业的,你这让手残党情何以堪?
最近我开始琢磨明白个道理:与其天天找赚钱捷径,不如把手机变成学习工具。上周用某知识付费APP学基础编程,虽然还没赚到钱,但至少不会被那些”教你搭网站月入十万”的割韭菜课程忽悠了——因为我现在真知道搭个网站要掉多少头发。
所以下次再看到”日赚三百”的广告,我的建议是:先算算时薪,再想想隐形成本,最后问自己这个灵魂问题——如果这钱真这么好赚,对方为什么要拉着你一起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