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跟一位老友喝酒,他忽然问我:“你说我这债券基金,去年看着还稳如老狗,今年怎么就开始跌跌不休了?”他皱着眉头补了一句,“不是说债券最安全么?”
我抿了口酒,不禁苦笑。这问题我听过太多次了——每次市场波动时,总有人这么问。债券基金啊,表面上风平浪静,底下暗流涌动得很。
先说说利率吧。这事儿最直接,也最伤人。央行一加息,债券价格就下跌,基金净值跟着遭殃。但别以为降息就万事大吉——去年央行连续降息那会儿,我认识的一位退休教师反而抱怨收益“不够塞牙缝”。你看,债券基金就是这么个两面不讨好的东西:涨的时候慢吞吞像老牛拉车,跌的时候倒是一点不含糊。
信用风险也是个暗坑。我记得2018年那会儿,某知名企业债违约,连带一批重仓它的债券基金单日暴跌超过5%。那些以为债券基金只会“缓慢波动”的投资者都傻眼了。说实话,现在很多债券基金为了追求收益,偷偷摸摸配置些高收益债(说难听点就是垃圾债),出事了就说“黑天鹅”——哪来那么多黑天鹅,根本是灰犀牛冲脸上了还不躲。
流动性这事儿就更玄乎了。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说“资产配置要多元化”;市场一差,全都抢着赎回。基金经理被迫抛售资产,越抛越跌,恶性循环。这让我想起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连国债都被恐慌性抛售——理论上最安全的资产,照样跌给你看。
通胀才是隐藏大BOSS。别看现在通胀数据温和,要是哪天突然窜起来,债券那点固定收益直接被通胀吃掉。我有个亲戚2008年买的十年期国债基金,到期收益算下来还没跑赢通胀——等于白忙活一场。债券基金最怕的不是暴跌,而是这种“慢性死亡”。

汇率波动对QDII债券基金更是暴击。去年美元走强时,那些主投美债的基金表面收益不错,一算汇率损失实际所剩无几。投资者看着净值上涨高兴赎回,到账才发现被汇率偷走一块肉——这种坑最让人憋屈。
说实话,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所谓“稳健理财”就是个伪命题。债券基金波动起来不比股票温柔多少,只是方式更隐蔽、更磨人。很多投资者被“稳健”二字忽悠,以为买债券基金就是躺着赚钱,结果风险来时措手不及。
或许我们应该换个思路——别再把债券基金当作“安全港”,而是看作“减速器”。它不能让你避开风浪,但至少能让船颠得轻点儿。真正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你连债券基金5%的下跌都睡不着觉,那还是老老实实存定期吧——虽然跑不赢通胀,至少能睡个安稳觉。
老友听完沉默半晌,最后举起酒杯:“所以还是喝酒最实在,至少醉了不心慌。”
我想了想,竟无法反驳。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