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创业的原因:当自由变成另一种枷锁
“你为什么不创业?”
这个问题,我听过太多次了。在咖啡厅里,在同学聚会上,甚至在家族群聊里——仿佛创业是某种成年人的必修课,没试过的人都是懦夫。但说实话,我不仅不想创业,甚至对”创业神话”有点过敏。
1. 创业≠自由,反而可能是最贵的牢笼
很多人说创业是为了”自由”,但现实是,创业者的自由往往比打工还少。打工时,你至少可以准时下班、周末关机、请假去趟医院。而创业者呢?客户半夜发消息,你敢不回?投资人突然约谈,你敢不去?现金流快断了,你能安心睡觉?

我有个朋友,创业三年,公司年营收几百万,听起来很成功吧?但他每天凌晨两点还在回邮件,焦虑到头发掉了一半。他说:”以前上班,我骂老板是吸血鬼;现在自己当老板,才发现我才是那个吸自己血的鬼。”
自由?别开玩笑了。创业不是”自己当老板”,而是”把自己卖给公司”。
2. 创业文化里的”幸存者偏差”
我们总听到那些”车库起家,三年上市”的传奇故事,却很少听到那些默默倒闭的99%。创业圈有个残酷的真相:成功的故事被放大,失败的故事被掩埋。
媒体喜欢报道某90后CEO融资千万,但不会告诉你,同一批创业者里有多少人负债累累、抑郁失眠,甚至家庭破裂。创业失败不是什么可耻的事,但社会却把它包装成”要么成功,要么loser”的二元选择。
我认识一个连续创业者,前两次创业都失败了,第三次终于小有成就。他说:”创业就像赌博,输几次后赢一次,别人就觉得你是天才。但他们没看到你输掉的那些年。”
3. “热爱”是个危险的借口
“要做自己热爱的事!”——这句话听起来很励志,但现实是,创业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你不热爱的事:算账、应付工商局、处理员工矛盾、求客户付款……
热爱可以支撑你熬过艰难时刻,但它不能当饭吃。更可怕的是,当你把热爱变成生意,它可能会变质。我有个做独立设计的朋友,创业前纯粹是因为喜欢画画,创业后却不得不接一堆烂单子,只因为”要养活团队”。最后,他发现自己连拿起画笔的欲望都没了。
当热爱变成KPI,它就不再是热爱了。
4. 社会对”创业”的过度美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业者”成了某种身份象征,仿佛比”打工人”高级。但仔细想想,这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焦虑贩卖——”你不创业?那你就是在混日子。”
可问题是,人生价值一定要靠创业证明吗? 有人喜欢稳定,有人喜欢冒险;有人享受团队协作,有人偏爱单打独斗。创业只是一种选择,不是人生必选项。
我宁愿承认自己是个”不想创业的普通人”,也不愿为了别人的期待,硬着头皮跳进一个不适合自己的游戏。
5. 所以,不创业就是失败吗?
当然不是。
你可以选择深耕一个行业,成为专家;
你可以选择平衡工作与生活,享受平凡的幸福;
你甚至可以什么都不选,先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
创业很好,但不创业,也没什么不好。
真正的自由,不是”必须创业”,而是”可以选择不创业”。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