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创业家:一群披着羊皮的狼
我第一次见到林夏是在一场所谓的”新锐创业者峰会”上。这个扎着脏辫、穿着oversize卫衣的姑娘,站在台上用近乎戏谑的语气说:”我们这代人创业,本质上是在给资本家表演行为艺术。”台下西装革履的投资人笑得前仰后合,却没人发现她卫衣袖口沾着的泡面油渍——那是连续48小时蹲在仓库改代码的勋章。
一、解构式创业:把商业计划书当段子写
传统商业教条在00后手里就像乐高积木。去年有个做”共享奶奶”项目的团队火了——年轻人付费预约社区老人陪聊、教做饭,时薪比心理咨询还贵。所有人都当这是个行为艺术,直到他们拿到第三轮融资。这让我想起大学室友王可乐的”失败博物馆”,专门收购创业者的遗物:发霉的咖啡杯、写满脏话的笔记本,最后竟靠直播这些”创业尸体”月入百万。
这些看似荒诞的项目背后,藏着00后对商业本质的残酷解构。他们早就看透了:在流量即王道的时代,与其苦哈哈做实业,不如先把仪式感拉满。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做殡葬APP的99年CEO说的:”死亡是唯一没被互联网+的刚需。”

二、用元宇宙思维卖煎饼果子
在五道口见过一个叫”变量煎饼”的摊子。创始人给每个煎饼都编了区块链编号,酱料配方随当日比特币价格浮动。更绝的是他们的slogan:”今天你吃的可能是最后一个传统煎饼”。这种把快消品做成限量款的玩法,让客单价直接飙到68元——还天天排长队。
这代创业者最可怕的能力,是把所有东西都变成社交货币。他们深谙Z世代的痛点:不怕贵,就怕不够”梗”。就像那个把退租保洁服务包装成”前任痕迹清除术”的团队,硬是把200元的服务卖出了仪式感。
三、我们不是在创业,是在策划一场大型社会实验
有个做AI心理咨询的00后跟我说过暴论:”这代人的心理问题,本质上是人类意识在数字时代的排异反应。”他的解决方案是让用户和AI互相PUA——结果用户留存率是传统心理咨询APP的3倍。
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00后项目总带着某种危险的浪漫主义。他们不满足于解决问题,非要连问题本身都重新定义。就像那个获得红杉投资的”元宇宙流浪汉”项目,用户花钱体验数字乞讨——据说能治疗焦虑症。
尾声:
上周路过中关村,看见几个初中生在路边摆摊”用ChatGPT代写情书”。其中一个戴牙套的男孩跟我说:”叔叔,真正的降维打击是帮你们这代人理解浪漫。”那一刻我突然明白,00后创业家的核心竞争力,或许就是把世界变成他们的游乐场——而我们这些老古董,连门票都看不懂怎么买。
(写完才发现泡面汤洒在了键盘上,这大概就是代际差异最写实的注脚)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