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我们与金钱的距离只剩一个验证码?
上周路过工商银行网点,看到一位老太太在ATM机前反复操作,嘴里嘟囔着“这机器又吃卡了”。我上前帮她取回卡片,她苦笑着说:“现在取个钱都得会高科技,我们这代人快成文盲了。”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在这个动动手指就能查余额的时代,我们是否正在失去什么?
记得第一次使用手机银行查余额时,那种即时获取信息的快感令人着迷。但久而久之,我发现这种便利正在悄悄改变我与金钱的关系。过去每个月去银行打印存折,摸着纸张上凹凸的印刷数字,有种实实在在的拥有感。而现在,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更像是一场数字游戏——特别是当你看到余额后面跟着的那个令人心痛的逗号时。
工商银行的APP设计得越来越精致,刷脸登录、语音查询、智能客服…科技确实让一切变得高效。但有时候我不禁怀疑:当查询余额变得像查看天气预报一样随意,我们是否也在失去对金钱应有的敬畏感?有个朋友跟我说,他现在每天要查七八次余额,就像某种强迫症——“明明知道数字不会变,但就是忍不住要确认”。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种“指尖上的财务自由”反而加剧了我们的焦虑。以前一个月看一次存折,现在一天看十次APP,每次消费后立即查余额成了条件反射。金融科技让我们离钱更近,却让心安理得更远。有时候我觉得,那个需要排队填单子的时代,反而让我们更懂得“延迟满足”的艺术。

当然我不是在否定科技进步。工商银行的远程客服确实帮我解决过紧急问题,刷脸转账在深夜救过急。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在追求便利的同时,或许也该保留一些“麻烦”的权利。就像我至今仍坚持去网点办理定期存款,只为感受那份亲手签下协议的仪式感。
下次当你打开APP查余额时,不妨多想一秒:这个数字背后,是你加班到深夜的身影,是你放弃的假期,是你为家人奋斗的证明。它不应该只是一个可以随意刷新的冰冷数据。
也许真正的财富管理,始于我们学会与金钱保持恰当的距离——既不要像老一辈那样敬而远之,也不要像现在这样寸步不离。在这个数字时代,或许我们该重新学会“遗忘”余额的艺术,就像忘记呼吸那样自然。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