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店的围城:一场关于自由的幻觉交易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每条商业街都像被复制粘贴过?三步一奶茶店,五步一炸鸡铺,连招牌的配色都像是同一个设计师的手笔。上周我在老家县城转了转,差点以为误入了某个大型连锁主题公园——只不过这里的过山车是创业者的心跳曲线。
我表弟去年掏出全部积蓄加盟了个网红酸奶店。开业那天他兴奋地给我直播,镜头里荧光粉的装修刺得眼睛疼。”总部说三个月回本”,他说话时眼睛里闪着光,那种光我后来才明白叫”质押给资本的希望”。结果今年春节再见,他蹲在店门口抽烟,身后”第二杯半价”的横幅像条挽联。
这让我想起个讽刺的悖论:我们掏钱买加盟,本质上是在购买”免于决策的自由”。总部给你全套方案:从店招弧度到员工微笑时露出的牙齿颗数都有标准。但吊诡的是,当一个人把所有选择权都外包时,他恰恰失去了创业最珍贵的东西——试错的权利。就像买了个乐高却只许按说明书拼,那和买成品模型有什么区别?
最近某知名粥铺暴雷事件特别耐人寻味。加盟商们举着”虚假流水””霸王条款”的牌子维权时,有个细节很多人没注意:这些愤怒的投资者里,三分之二曾经在朋友圈晒过总部颁发的”五星加盟商”奖杯。人类真是种需要仪式感麻醉的生物,哪怕镀金的奖杯里装的是自己的骨头。

不是说所有加盟都是骗局。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个行当正在变异成某种”创业元宇宙”——总部贩卖梦境,加盟商用真金白银购买VR头盔,最后在 augmented reality 里给自己打工。最魔幻的是当你拆解合同条款时会发现,真正稳赚不赔的永远是那个卖头盔的人。
我认识个反其道而行的姑娘。她在加盟某品牌半年后,偷偷把配方里的植脂末换成了鲜奶,把糖浆减了30%。总部巡查时差点要罚她违约,结果发现该店营业额是区域冠军。现在她反过来成了总部的”产品顾问”。这个故事最动人的部分不是逆袭,而是她告诉我:”当我在违约边缘试探时,才第一次感觉自己是个活生生的创业者,而不是个提线木偶。”
所以如果你正握着积蓄犹豫要不要跳进某个加盟坑,我的建议或许有些离经叛道:先算清楚你要购买的到底是生产资料,还是逃避选择的舒适毯。真正的创业精神从来不在运营手册里,而在某个深夜你决定撕掉手册第43页的勇气中。
毕竟,世界上最贵的奢侈品,从来都是亲手弄脏指甲的自由。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