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路过市中心,偶然看到贵安商贸投资有限公司的新项目围挡——又是那种标准的玻璃幕墙效果图,冷冰冰地反射着城市的天际线。我不由得停下脚步,想起三年前采访他们创始人时,对方握着茶杯说的那句话:“商业的本质,是人与人的温度。”
这话放在今天,简直像个遥远的童话。
贵安商贸起家于九十年代末,那会儿他们做社区超市起家。我记得特别清楚,他们家收银台旁边永远放着个小板凳——给排队站累的老人坐的。现在呢?你打开他们的APP,算法推荐比亲妈还了解你的购物习惯,但上次我投诉配送漏单,机器人客服循环播放了六遍“请您耐心等待”。
不是说数字化不好。但当我们谈论“商贸投资”时,投资回报率后面的那个“人”字,是不是正在被悄悄抹去?去年他们并购本地老牌食品厂时,发布会PPT上全是“供应链整合”“规模效应”这类词,却只字不提那个做了三十年玫瑰糖的老师傅——后来听说老师傅被“优化”了,因为手工生产线达不到KPI。

有意思的是,上个月贵安突然高调宣布要打造“有温度的社区商业体”。我看着新闻稿笑出声,这像极了离婚多年突然晒亲子照的丈夫。资本总是这样,当它把人情味榨干后,又开始恐慌地试图回购这些它亲手摧毁的东西。
不过话说回来,或许不该全怪企业。有一次我和他们战略部的人喝酒,对方苦笑说:“当我们用0.1%的利润率给老街坊保留特价菜时,股东问为什么不做高端有机超市——毕竟隔壁小区的房价已经涨到八万一平了。”你看,资本的鞭子从来不只是抽在企业身上。
让我困惑的是,我们似乎陷入某种悖论:当贵安商贸投资额从百万级跃升到百亿级,他们能造出更炫的商场,却修不好小区门口那条被送货卡车压坏的路。这让我想起童年时那家总飘着油炸香味的门市部,虽然只有八十平米,但老板娘记得每个孩子爱吃的零食款式。
或许真正的商贸投资,不该只是计算资金回报周期,更要衡量情感价值的复利。现在贵安的新项目快要竣工了,我暗中期待他们能在光鲜的招商手册里,给那个放小板凳的传统留一行注脚——哪怕只是在消防通道里,给遛弯的老人设个歇脚的角落。
毕竟,当自动驾驶送货无人机布满天空时,总该有人记得:商业最初的形态,不过是集市上相视一笑的默契。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