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榜样晚会,来看看你还想创业吗?

创业晚会变成一场精心设计的幻觉

我坐在中国创业榜样晚会的观众席第三排,手里握着那张烫金邀请函,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深圳科技园深夜烧烤摊上遇见的老张。他当时正用油腻的手指在手机备忘录里写商业计划书,一边嚼着烤韭菜一边对我说:”兄弟,等我的项目上了央视,请你当联合创始人。”

老张最终没能登上这个舞台。此刻台上站着的是另一位”创业明星”,他正用教科书般的语调解说着自己如何用三个月完成从车库到上市的奇迹。聚光灯下,他的眼角闪着可疑的泪光,而我注意到他的定制西装袖口还留着没剪掉的品牌标签。

这场晚会像极了一锅煮沸的鸡汤,表面飘着金灿灿的油花,底下全是反复熬煮的鸡骨头。我们总在歌颂那些1%的成功者,却选择性遗忘99%的创业者在工商局注销窗口前疲惫的背影。那些精心剪辑的VCR里,永远不会出现抵押房产时的家庭争吵,不会展示被投资人拒绝37次后的崩溃,更不会提及靠信用卡套现发工资的灰色操作。

记得去年采访过一个90后创业者,他在某次类似活动后对我说:”站在台上领奖时,我的公司账上只剩3.2万元。”这让我想起古希腊戏剧里的歌队——现代创业神话也需要一群面带微笑的配角,来衬托主角的光环。那些PPT上漂亮的增长曲线,有多少是用Excel的艺术字功能画出来的?

中国创业榜样晚会

更吊诡的是,我们正在制造一种新型的创业表演艺术。创始人需要掌握”五分钟打动投资人”的演讲技巧,要会设计”从车库到IPO”的励志故事模板,甚至要精心计算在说到哪个节点时声音应该哽咽。某位连续创业者曾私下告诉我:”现在路演前要做的不是修改BP,而是去微整容医院打玻尿酸。”

或许我们该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创业榜样”。是那个默默耕耘七年才迎来拐点的技术极客?还是坚持不拿风投、用利润滚动发展的”慢公司”创始人?又或者是敢于公开承认失败、分享教训的”前创业者”?在这个追求”快闪成功”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失去欣赏长期主义的耐心。

晚会临近尾声时,大屏幕开始播放某位大佬的寄语视频。我注意到后排两个年轻人正用手机查看自己公司的银行账户余额,他们的表情在荧幕蓝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真实。散场时,我在洗手间听见有人打电话:”妈,我又上电视了…对,公司挺好的…下个月房租我再想办法…”

走出演播厅,初春的晚风带着寒意。街角有个卖烤红薯的大爷,他在这摆了八年摊,从未上过任何”榜样”榜单。但当我接过热乎乎的烤红薯时,突然觉得这可能才是更真实的创业精神——不需要镁光灯的加持,用实实在在的产品温暖每一个寒冷的夜晚。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745/

(0)
林凤百科林凤百科
上一篇 2025年10月17日 上午11:32
下一篇 2025年10月17日 上午11: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