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用打火机点烟的动作,停顿三秒后掐灭)
去年冬天,我在深圳科技园的天台上见过一个奇观——三十多个创业者的BP(商业计划书)在铁桶里烧得噼啪作响。有个穿着优衣库摇粒绒外套的年轻人,边烧边念叨:”天使轮的钱,够买辆二手五菱宏光了。”这大概是我见过最廉价的涅槃仪式。
各位别误会,我今天不是来给你们打鸡血的。如果你期待听到”从车库到纳斯达克”的童话,现在就可以离场了。(停顿)很好,看来在座的都经历过社会毒打。
【第一章节:创业是场慢性食物中毒】

我办公室抽屉里至今留着三样东西:一包过期的速溶咖啡,一张被风投拒签42次的Term Sheet,还有半板吃剩的思诺思。这三样物件构成了创业者的圣三位一体——提神、绝望、以及强行入睡的挣扎。
有个反常识的发现:最危险的创业时机,恰恰是你读完从0到1热血沸腾的时候。就像我那个做AI绘画的朋友,去年融了800万,今年在闲鱼卖显卡时跟我说:”知道吗?创业最痛苦的不是失败,而是你明明闻得到梦想发馊的味道,还得硬着头皮把它吃下去。”
【第二章节:在绞肉机里种玫瑰】
(突然切换语气)但各位,正是这种荒诞让我着迷。创业本质上是在资本的绞肉机里种玫瑰——你可能收获花瓣,更可能成为肉馅。我特别烦那些”轻资产创业”的鬼话,真正的创业者哪个不是把身家性命都押上去的?就像我第一次见投资人时说的:”您要的不是我的项目,是我的命。”
有个黑暗法则:创业公司的存活曲线和热带鱼的死亡率惊人相似。前三个月死掉50%,能撑过一年的不到20%。但有意思的是,那些活下来的公司,往往都带着某种”偏执型人格障碍”——比如至今不肯用扫码点单的拉面店主,或者坚持手写代码的CTO。
【第三章节:在厕所隔间里找光】
(降低音量)上个月我在上海某共享办公空间的男厕所,看见隔间门板上刻着道数学题:”融资金额÷失眠次数=?”下面有人用口红补了答案:”永远是零。”这大概是最精辟的创业公式。
但各位,正是在这些散发着消毒水味的思考里,藏着真正的启示。当你在凌晨三点的便利店加热第14份便当时,那个瞬间的清醒感千金难买。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做殡葬SaaS的90后说的:”我们这代人创业,不是在找风口,是在找葬身之地。”
(突然拍桌)所以回到最初那个燃烧的BP桶——知道为什么那些灰烬特别轻盈吗?因为所有虚妄的估值泡沫烧完后,剩下的才是真正有分量的东西:你tm到底为什么要创业?
(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BP)这是我的第43版商业计划书,边角还沾着去年冬天的咖啡渍。如果各位不介意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停顿)算了,还是先下楼抽根烟吧。
(离场时故意踢翻垃圾桶)看,这就是创业者的日常——既要仪式感,又得学会和狼狈共处。祝各位都能在馊掉的梦想里,尝出自己独有的鲜味。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