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这位二十年股龄的老韭菜盯着手机屏幕突然叹气:“你看我这中邮主题,净值又坐过山车了。早知道当初该听你的,现在倒好,赚的时候没跑,亏的时候硬扛。”他猛灌一口啤酒,屏幕上那条蜿蜒的净值曲线,在昏黄的灯光下像极了我们这些年被反复收割的投资人生。
说实话,我始终觉得基金净值这东西最会骗人。你看中邮最近主推的那只科技主题基金,宣传页上年化收益写得明晃晃的18.7%,但仔细扒开持仓就会发现,前十大重仓里混着三只白酒股——这算什么科技主题?分明是挂着羊头卖狗肉。基金经理大概也深谙此道,毕竟在A股市场,真正敢all in单一赛道的早就坟头长草了。这种策略看似投机,实则透着某种生存智慧:既要蹭主题热度吸引韭菜,又得留足安全垫应对风格切换。
我去年参加某场投资论坛时,有个私募大佬私下吐槽:“现在做主题基金就像在夜店打碟,得不断追着射灯切换曲风。今天半导体明天新能源,投资者根本不在乎逻辑延续性,只看谁家净值涨得猛。”这话虽然刻薄,却戳破了主题投资的泡沫本质。当中邮们把基金包装成快消品,净值就成了精心调制的糖衣炮弹——投资者舔着表面的甜,却常常忽略内核的苦涩。
最讽刺的是,净值波动反而成了最好的营销工具。涨的时候基民疯狂追捧,跌的时候又有一波人喊着“抄底机会”。我认识个90后姑娘,去年在中邮低碳主题净值巅峰期追涨买入,现在亏损30%却开始每天定投摊薄成本。问她为什么坚持,她眨着眼睛说:“你看碳中和是国家战略呀!”这种信仰式投资让我脊背发凉,当主题投资被包装成意识形态,净值早就脱离了资产定价的本质,变成某种宗教式的符号。
或许我们该重新理解净值背后的时间维度。观察中邮旗下几只五年以上的主题基金会发现,虽然短期净值跳得欢,但拉长周期看,能持续跑赢沪深300的不足三成。这让我想起巴菲特那个著名的比喻:“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可惜大多数人只愿意盯着分钟线级别的浪花,不愿思考大洋深处的暗流。
昨晚老王又发来净值截图,这次后面跟着个苦笑表情包。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我们追逐的根本不是那个跳动的数字,而是某种对抗不确定性的幻觉。在这个意义上,基金净值早已超越金融工具的范畴,变成了照映投资者贪婪与恐惧的魔镜——每个人都能从中看见自己扭曲的倒影,却总错以为那是财富自由的蓝图。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