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04:当基金代码成为一代人的财富记忆
上周整理旧电脑,在布满灰尘的D盘角落里发现了个Excel文件。点开一看,是2015年记录的基金定投明细,排在第一行的就是161604——这个曾经让我又爱又恨的代码。说来好笑,现在看到这串数字,胸口还是会条件反射般隐隐作痛。
记得第一次买161604是在咖啡馆里,隔壁桌两个穿着西装的人高谈阔论”资产配置”,我竖着耳朵偷听了半小时,回家就打开了天天基金网。那会儿总觉得,只要跟着代码买,财富自由就是时间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代人对待基金代码,简直像老一辈对待邮票编号般虔诚——虽然根本说不清长城特种邮票T38和T46的区别,但不妨碍我们如数家珍地背诵161604、110022、000311…
有段时间161604的讨论区简直是个微型社会实验场。牛市时人人都像投资大师,晒收益比晒自拍还勤快;熊市时又集体变身为哲学家,从凯恩斯谈到老子道德经。最讽刺的是某天突然冒出个帖子:”坚持定投三年还是亏,但学会了用Python写量化策略——感谢161604让我转行程序员”。这条获赞最高的评论,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基金投资的本质:我们买的从来不只是理财产品,而是情绪消费和可能性幻觉。
去年在陆家嘴某券商营业部,我遇见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他颤巍巍地掏出小本子,上面工整抄着十来个基金代码。”闺女帮看看,这个161604还值得留着吗?”他眼睛里闪着光,”当年都说这是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我突然哽住了,没忍心说这只”母鸡”已经连续三年跑输通胀。某种程度上,这些代码早已变成情感锚点,链接着某个相信数字魔法的黄金时代。
现在的新基民可能很难理解这种代码情结。他们更习惯在短视频平台跟着”理财大V”一键跟投,代码不过是支付前需要复制的字符串。但对我们这代人而言,161604不像是个基金产品,倒更像是个时间胶囊——里面藏着第一次收到分红短信的雀跃,千股跌停时强作镇定的自我安慰,还有那个以为看懂K线图就能掌控人生的自己。
最近听说有区块链项目要把基金代码做成NFT,美其名曰”数字化怀旧”。看着项目白皮书里那句”让每个代码成为独一无二的数字藏品”,我忽然笑出声来。这些代码早就活在某个更永恒的地方了——在80后90后的集体记忆里,在证券公司打印过的对账单上,在无数个深夜刷新过净值的手机屏幕中。

或许某天,当我们的孩子问起”为什么记得住乱七八糟的数字组合却记不住生日”时,我们会眯起眼睛回答:”那可不是普通数字,那是我们的青春啊。”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