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深夜,我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陌生号码,接起来却听到老张熟悉的声音——那个三年前拉着我加入”汇正炒股帮”的老同事。”兄弟,我准备去证监会举报了,”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醉意,”你说咱们那六万八的服务费,真就喂了狗?”
这通电话让我彻夜难眠。三年前那个燥热的夏天,我和老张挤在陆家嘴某栋写字楼32层的会议室里,空调的冷风都压不住现场的火热气氛。西装革履的”首席分析师”王老师正在大屏幕上展示着某只”内幕票”的K线图,红色箭头直指云霄:”跟着我们VIP策略组,年化80%只是保底收益。”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场景简直像极了传销现场。但你知道吗?最讽刺的不是他们敢吹,而是我们真的信——两个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油条,居然会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神话。
关于服务费退款这件事,我花了三年时间才想明白一个道理:在资本市场里,最贵的从来都不是钱,而是我们心甘情愿交出去的判断力。
汇正的合同我翻烂了,那些藏在附件小字里的条款比摩斯密码还难破译。他们确实留了退费窗口——在签约后7个工作日内。但问题在于,这个行业最精妙的设计就在于:前两周他们真的会给你几只”明牌票”。我记得清清楚楚,当时推荐的某只半导体股连续三个涨停,老张兴奋地半夜给我发微信:”这下买房首付有着落了!”
这种甜蜜的毒药,比任何合同陷阱都管用。当你尝到甜头后,谁还会记得什么7天无理由退款?等三个月后账户开始持续流血时,客户经理的说辞永远都是:”王老师最近状态不好”、”大盘环境太差”、”您操作得太着急”。
去年我特意咨询了在律所工作的表妹。她看完合同后说了句特别扎心的话:”哥,这类机构的律师费可能比你们的会费还贵。”这些合同经过层层打磨,早就把法律风险锁死在保险箱里。更黑色幽默的是,他们甚至会在合同里”善意提醒”: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但我觉得最该警惕的不是合同陷阱,而是我们自身对”捷径”的贪婪。 在这个抖音都能教人炒股的年代,我们总幻想存在某个神秘组织掌握着财富密码。就像我认识的一个私募大佬说的:”散户最悲哀的不是亏钱,而是花钱买教训的时候,连教训都没买到。”
最近听说有群投资者在集体维权,我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加入。倒不是对拿回服务费不抱希望,而是突然意识到:比起那六万八,这三年来在真实市场中摔打出来的经验,才是更值钱的退款。至少现在,我能一眼识别出哪些”老师”是在念剧本,哪些数据图表是在PS。
(写完这段话,我给老张回了条微信:周末出来喝一杯吧,这次我请。有些学费,早交比晚交好。)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