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位做私募的老友喝酒,他半醉半醒间突然拍着桌子说:”知道现在最魔幻的是什么吗?是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能跑赢通胀,就像觉得只要进了赌场就一定能带着筹码离开。”这话让我突然想起三年前接触过的华银通宝——那家把”财富自由”包装成糖果纸的机构。
记得第一次走进他们陆家嘴的办公室时,被那个能俯瞰整个外滩的会议室震住了。客户经理穿着定制的意式西装,腕表在落地窗折射的光线下若隐若现,他说话时总喜欢用”我们顶层设计”这样的词。但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他们居然用行为心理学那套来设计产品说明会——灯光亮度精确到350勒克斯,背景音乐永远保持在55分贝,连座椅倾斜度都是请人机工程专家调试过的。这哪是理财咨询,根本就是大型催眠现场。
有意思的是,他们最畅销的”金盾固收”产品年化才5.8%,还没某些城商行大额存单高。但客户就是愿意买单,为什么?因为销售总监是个讲故事的天才。能把风控模型讲成武侠小说,把资产配置说得像兵法布局,最后总要加上句:”王总上周刚签了两千万,他可是做实体三十年的老江湖。”你看,人类对故事的抵抗力永远比数据低。
有次我故意问了个刁钻问题:”你们底层资产穿透后到底是些什么?”那位戴着百达翡丽的经理突然笑得特别真诚:”说实话,现在哪家敢百分百穿透?就像您吃红烧肉非得去看猪怎么养殖吗?”这个比喻恶心得我差点当场告辞,但不得不承认——他道出了整个行业的潜规则。

最近注意到他们开始推”碳中和主题基金”,宣传页上全是冰川和光伏板的图片。挺魔幻的不是吗?去年还在投煤矿并购,今年就能把ESG喊得震天响。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变色龙玩具,市场要什么颜色就能变什么颜色。某种程度上,这类公司才是最敏锐的社会情绪探测器。
其实最让我困惑的不是他们的操作手段,而是明知道套路却依然涌入的投资者。就像去年那个退休教师,把全部积蓄投进去时跟我说:”小姑娘你不懂,我们这代人最怕的不是亏钱,是怕被时代列车甩下去。”或许在某个维度上,华银通宝卖的根本不是理财产品,而是对抗焦虑的精神安慰剂。
有时候深夜翻他们的APP,看着那些闪烁的收益率曲线,会觉得这像极了当代炼金术——把恐惧和贪婪放进金融模型的熔炉,炼出金光闪闪的承诺。只是不知道当潮水退去时,有多少人真能穿着那条理论上的金裤子。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