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个深夜,我差点拨通12315
去年冬天,凌晨两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国诚股市学院的”至尊VIP课程”付款界面,手指悬在鼠标左键上——就像我悬在半空的炒股生涯。

“3个月翻倍策略,机构操盘手亲授,不过包退!” 广告语在深夜的蓝光里显得格外诱人。我算了算,5980元的服务费,只要抓住一只涨停板就能回本。
三个月后,我的账户比参加课程前还缩水了15%。而当我要求退款时,客服发来的话术让我想起街边”翡翠赌石”的套路:”您未达到盈利是因未严格执行课程纪律””退款需扣除30%资料损耗费”…
2. 服务费背后的”概率游戏”
这些炒股培训机构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个精算问题。假设:
– 100人报名,每人收费5000元 → 总收入50万
– 按市场随机概率,总有20%学员恰逢行情赚钱
– 剩余80人要求退款时,设置三重门槛:
1. 拖延战术(”正在走流程”耗过诉讼时效)
2. 责任转嫁(”您没按要求操作”)
3. 费用抵扣(”已消耗直播课时”)
最终可能只有30%的人能坚持到全额退款,机构净赚35万。这比他们在股市赚钱稳定多了——毕竟韭菜的生长速度,可比K线图的波动有规律得多。
3. 那些合同里埋的”地雷”
我专门找来三位难友的合同研究,发现这些”文字游戏”堪称当代商业诡辩术范本:
– “达到20%收益”实际指”单个标的持仓收益”,而课程教的却是频繁换股
– “直播课可回放”但服务器总在退款申请后”意外维护”
– 最绝的是某份合同第17.3条:”最终解释权归我方所有”后面,用浅灰色6号字印着”包括但不限于对’盈利’定义的调整”
4. 比法律漏洞更可怕的是…
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不是这些灰色操作,而是学员们的反应。在维权群里,我见过最魔幻的对话:
A:”他们不退钱怎么办?”
B:”我再报个高阶班!老师说这次有’庄家建仓指标’…”
这就像被电诈后非要再转一笔”解冻金”,只不过披着知识付费的外衣。某种程度上,这些机构贩卖的不是炒股技巧,而是”确定性幻觉”——在随机波动的市场里,给人一根根本不存在的救命稻草。
5. 如果你非要试试…
基于本人耗时半年、辗转黑猫投诉/证监会信访办的实战经验,总结出血泪攻略:
1. 付款前:要求提供完整合同(不是宣传页!),重点查看:
– 退款触发条件(具体到数字)
– 时效条款(7天无理由?)
– 数据归属(你的操作记录算谁的证据?)
2. 维权时:
– 收集所有直播录屏(OBS软件自动录)
– 用”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书编号”到证监会官网查资质
– 投诉信要同时抄送银保监会和网信办(多头监管反而有奇效)
3. 终极建议:
把5980元换成现金摊开拍照设为手机壁纸,每次想买课就看看——这些纸的真实价值,至少比99%的”炒股秘籍”更靠谱。
(后记:现在那个维权群已转型”反诈联盟”,最新战绩是帮一位阿姨要回了”区块链炒股课”的2万学费。你看,有时候维权比炒股的回报率高多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