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他掏出手机给我看基金账户,指尖划过屏幕时微微发抖。”又跌了三个点,这个月工资全搭进去了。”他苦笑着把手机反扣在桌上,像在掩盖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我突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登录数米网时,那个捧着泡面研究K线图的自己——当时以为掌握了财富密码,现在才明白那不过是数字时代的新型焦虑贩卖机。
数米网最狡猾的设计,是把每分钱都拆解成会跳动的数字。你买的不是资产,是心跳加速的体验。昨天收益飘红就觉得自己是巴菲特转世,今天泛绿立即怀疑人生。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比老虎机更可怕——至少赌徒知道自己在赌,而基民总错觉自己在做”理性投资”。
我认识个90后姑娘,把定投APP的推送音设成卡农片段。她说每次听到旋律响起,”就像收到情书般悸动”。结果上个月暴跌时,卡农连续响了一下午,她直接哭晕在工位隔间里。你看,金融科技最成功的不是提升收益,而是把多巴胺分泌和净值波动做了深度捆绑。
有意思的是,当所有基金平台都在鼓吹”智能投顾””大数据选基”时,最赚钱的永远是那几家收管理费的机构。算法推荐的冠军基金,往往接下来半年表现垫底——这规律准得像墨菲定律。我有次故意反向操作,专挑平台标注”高风险”的冷门基,半年收益反而跑赢90%的智能组合。或许真正的智能,就是看穿机器推荐背后的利益链。
现在每次打开数米网,我都觉得自己在参演大型现实游戏数字牧羊人。基金经理是挥鞭的牧羊人,我们是盯着绿地上虚拟草料的羊群。最讽刺的是,明明知道草料数量早被设定好,却依然沉迷于低头啃食的仪式感。
或许该像卸载社交软件那样戒掉基金APP?但当我试着三天不看净值,第四天凌晨两点竟焦虑得爬起来偷瞄——你看,我们早已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对着绑架我们的数字枷锁产生依赖。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的晚上,我的重仓基金单日涨了2.7%。看吧,市场总是用这种戏弄的方式证明——所有反思在盈利面前都会瞬间溃不成军。)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