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母基金

母基金不再只是“撒钱”——科创投资的冷思考

上周和一位在深圳搞硬科技创业的老友喝酒,他半醉半醒间突然拍着桌子说:“现在拿政府的钱比拿VC的钱还难——你得先学会写科幻小说。”我愣了几秒,随即和他一起笑得直不起腰。但这笑声里,多少带着点苦涩。

科创母基金这几年确实火得发烫。各地政府像比赛似的成立千亿级基金,新闻通稿里满是“打造创新高地”、“培育独角兽”的豪言壮语。但说实话,我总觉得这场盛宴里透着某种诡异——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芭蕾舞,每个动作都标准到位,却偏偏少了点即兴的爵士乐味道。

一、 当“耐心资本”患上焦虑症

理论上,母基金本该是“耐心资本”的代名词。但现实是,很多地方政府给母基金设定的KPI比上市公司还激进——三年内要培育多少家瞪羚企业,五年内要带动多少GDP增长,甚至精确到要引进多少名“高层次人才”。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养蚕,每天掀开盒子看十几次,结果蚕宝宝反而被吓得不吐丝了。

有个地市母基金的负责人私下跟我吐槽:“我们投的子基金,第一年没退出项目就要写检讨报告。你说这哪是培育创新?分明是搞速成班。”更荒诞的是,某些母基金要求子基金必须返投当地——哪怕当地产业链根本支撑不了硬科技创业。结果逼得很多GP玩起“注册地魔术”,把外地项目包装成本地企业。这种自欺欺人的游戏,真的能培育出真正的科技创新吗?

二、 评审专家的“路径依赖陷阱”

科创母基金

参加过几次母基金的项目评审会,发现个有趣现象:评审席上坐着的,往往是成功退出过互联网项目的投资人。他们用看TMT的逻辑评判半导体项目,用消费赛道的模型测算生物医药——就像让米其林厨师评价军用压缩饼干,标准全错位了。

最魔幻的一次,某院士团队带着原创芯片架构来融资,却被质疑“为什么用户增长曲线不符合指数模型”。老院士气得胡子发抖:“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要不要先做个A/B测试?”这种用旧地图找新大陆的评审机制,反而可能把真正颠覆性的创新扼杀在摇篮里。

三、 母基金的“温室悖论”

我们总说要把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却忘了热带雨林里最壮的树种,从来不是在温室里长大的。现在某些母基金的投资逻辑,像极了过度保护的家庭教育——既要团队有BAT背景(保证基因优良),又要技术通过中试(减少风险),还要已经产生订单(确认市场)。符合这些条件的,恐怕早就被市场化基金抢疯了,哪还轮得到母基金?

真正的早期创新往往诞生在车库实验室里,带着某种“危险的纯粹”。就像二十年前没人看得上马斯克的火箭梦,八年前张一鸣的算法推荐被当作异端。当母基金用过度精致的风控模型筛选项目时,可能正在系统性错过那些看起来“不靠谱”的伟大构想。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理解“母”这个字——它不是精心算计的园丁,而是提供沃土的大地;不是规定生长方向的模具,而是包容野性生长的生态。 下次看到某地又成立千亿母基金的新闻时,不妨多问一句:这里面有多少资金敢投给“疯狂但可能改变世界”的想法?有多少容忍失败的容错空间?毕竟,创新从来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生长出来的。

(写完这篇文章时,窗外正好有棵野树从石缝里探出新枝。它没学过PPT路演,也不符合园林局的审美标准,但那种野蛮生长的力量,莫名让人感动。)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9072/

(0)
闲不住的铁娘子闲不住的铁娘子
上一篇 2025年10月13日 下午11:44
下一篇 2025年10月14日 上午11:11

相关推荐

  • 慈善的悖论:当青山基金会成为一面镜子

    上周在咖啡馆等人时,无意间听到邻桌两个年轻人激烈争论着什么。凑近一听,原来是在讨论青山基金会最新发布的年度报告——一个年轻人认为这种机构本质上就是”精致的伪善&#822…

    2025年9月30日
  • 冠军光环下的慈善迷思

    上周在咖啡馆等人时,邻桌两个大学生正激烈讨论”运动员该不该搞慈善”。一个说体育明星做公益纯属作秀,另一个反驳说邓亚萍基金会确实帮了不少贫困学生。我搅着凉透的…

    基金 2025年10月4日
  • 当环保基金变成数字游戏:我的汇添富净值观察手记

    上周三深夜,我盯着手机屏幕上汇添富环保基金的净值曲线,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青海湖边遇到的那个放牧的藏族老人。他指着远处正在安装的光伏板说:”这些蓝板板能发电是好事,就是羊群…

    基金 2025年9月29日
  • 藏在余额宝背后的温柔陷阱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西湖边偶遇一位卖莲子的老伯。他边剥莲子边用收音机听财经新闻,突然抬头问我:”小伙子,你说我这三万块钱放余额宝里,算不算理财?”我一时语塞—…

    2025年10月9日
  • 001166基金分红了

    分红这杯羹,喝还是不喝? 昨天看到001166基金分红的推送弹窗时,我正蹲在便利店门口啃饭团。手机屏幕上那个喜庆的红色数字,突然让我想起三年前在陆家嘴某私募交流会上,一个穿着皱巴巴…

    2025年10月19日
  • 当基金经理开始讲脱口秀

    上周参加一个行业酒会,目睹某百亿私募合伙人端着威士忌侃侃而谈:”我们就像金融界的心理医生,客户付钱不是为了听正确答案,而是需要被理解的情绪按摩。”全场哄笑时…

    2025年8月30日
  • 基金、幻梦与创新者的黄昏

    去年冬天,我在深圳一家共享办公空间的茶水间里,听见两个年轻人激烈争论着“技术创新基金”的申请策略。一个坚持要包装成“元宇宙+碳中和”的混合体,另一个则主张打“硬科技悲情牌”,把实验…

    2025年9月16日
  • 基金拆分和分红,一场数字游戏还是真金白银?

    去年夏天,我和一位老同学在咖啡馆闲聊。他兴奋地告诉我,刚买的基金突然份额翻倍了,以为捡到了大便宜。我不得不给他泼了盆冷水——那不过是基金拆分,和真正拿到钱的分红完全是两码事。 说实…

    2025年8月22日
  • 基金代码背后的焦虑:当理财变成一场心理战

    说实话,第一次注意到090003这个代码,是在某个失眠的深夜。手机屏幕的光刺得眼睛生疼,支付宝理财页面上,这只基金的近一年收益率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高的时候能到18%,低的时候恨…

    基金 2025年10月11日
  • 净值查询的焦虑与投资中的自我欺骗

    今天下午三点前,我像往常一样刷新了162607的净值页面。手指悬在F5键上,那种熟悉的焦灼感又来了——明明知道短期波动毫无意义,却总控制不住每天查个十几次。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

    2025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