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集体癔症与我的咖啡因依赖》
说真的,每次打开财经新闻看到道琼斯指数又创新高,我总会想起去年在布鲁克林那家地下酒吧遇到的期权交易员。那家伙醉醺醺地抓着我的领带说:”知道吗?市场就是个穿着阿玛尼的精神病患者——今天觉得世界要毁灭,明天又相信人类能永生。”
这话糙理不糙。你看本周纳斯达克又抽风似的涨了2.3%,但仔细扒开那些光鲜的财报,会发现某家炙手可热的AI公司其实有42%的营收来自…猜怎么着?向其他AI公司出租GPU服务器。这简直就像一群炼金术士互相贩卖点金石,还煞有介事地给石头评级定价。
我越来越怀疑现代金融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集体叙事疗法。记得2008年我在曼哈顿中城实习时,那些交易员桌上都摆着抗焦虑药。现在呢?他们改喝蘑菇咖啡了,据说能”提升认知灵活性”—说白了就是训练大脑更好地接受认知失调。当特斯拉股价单日波动超过巴西全年GDP增长时,你确实需要点致幻剂来保持冷静。
最讽刺的是,真正决定市场情绪的往往不是美联储会议纪要,而是某些穿着连帽衫的KOL在Discord频道里的随口吐槽。上周某个加密网红发了条”我觉得苹果Vision Pro像电子骨灰盒”,结果整个AR/VR板块应声下跌3%。这让我想起外婆常说的:纽约地铁里流浪汉的呓语,有时候比CNBC专家的预测更准。

或许我们应该承认,股市早已脱离价值发现的原始功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行为艺术现场。每个人都在即兴表演,但谁都怕第一个停下动作——毕竟谢幕的掌声可能永远不来。就像我那位酒吧认识的老兄最后嘟囔的:”牛市需要故事,熊市需要借口,而我们需要假装这一切都有道理。”
所以下次看到财经主播用亢奋的语气宣布”市场迎来技术性调整”时,不妨泡杯浓茶,想想16世纪荷兰人如何为郁金香球茎押上祖传房产。人类啊,终究逃不过给幻觉定价的天性。只不过现在我们把赌场搬到了云端,还给骰子起了个新名字叫”算法”。
(写完这篇时看了眼股指期货——得,又跌了。看来今天该换威士忌了。)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8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