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涨停板敲响时,我在想什么
今早开盘前,我照例泡了杯浓得发苦的普洱。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家嘴某券商大厦电梯里听到的对话——两个穿着定制西装的男人抱怨着“政策市里找机会比在火锅里捞金针菇还难”。当时觉得是句俏皮话,现在想来,竟透着股先知般的悲凉。
今日涨幅榜前十的名单,像极了一场精心编排的荒诞剧。排首位的某新能源电池股,三个月前还在被机构报告集体唱衰,今天却靠着“固态电池取得突破”的传闻直接封板。我翻遍全网都没找到确切信源,倒是在某小众论坛发现凌晨三点有用户发了句“听说XX要放大招”,配图是个模糊的实验室门牌——这年头,万亿市值竟能被一条匿名帖子撬动。
最讽刺的是第三名的白酒股。上周行业分析师还在会议上痛陈“年轻人不喝白酒是世纪难题”,今天股价却靠着“推出低度气泡白酒”的概念暴涨。我盯着那粉红色包装的PPT样品,突然理解为什么做价值投资的朋友去年毅然转行去开了精酿酒吧。他说过:“当资本开始讨好你根本看不懂的审美时,最好抓紧时间卖故事而不是喝酒。”
中间夹杂着两家医疗AI公司,涨幅都超过15%。这让我想起上个月参加某创投峰会时,有个投资人半醉着拍桌子喊:“现在不谈AI就像2015年不谈互联网+,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投!”当时哄堂大笑,现在看那几家被资本硬塞钱的企业,倒真像被催熟的西瓜——敲着响,切开瓤却是生的。

倒是排在第十的某传统制造业有点意思。没有任何热点概念,单纯因为拿下中亚某国一条五十公里铁路的护栏订单。我特意查了查,那个国家全年GDP还不及深圳南山区,但董秘在互动平台回复时特意强调“采用国产高强度耐候钢”——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笨拙的踏实感反而成了当下最稀缺的讲故事素材。
收盘后数据出来,今日涨幅前十的股票平均换手率高达28%。这个数字让我莫名想起菜市场早市的菠菜价,新鲜水灵时能翻三倍,等到下午就只能论捆甩卖。某私募大佬曾跟我说他的秘诀是“永远比散户早半小时按下卖出键”,当时觉得是玩笑,现在看简直是生存哲学。
屏幕右下角弹出某知名基金经理的复盘文章,标题是《结构牛中的阿尔法机遇》。我关掉页面,忽然觉得桌上那杯冷掉的茶更有滋味——至少它苦得真实,不会在十点钟突然告诉你其实加了糖。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89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