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我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不是闹钟,不是短信,而是我亲手调教的外汇EA程序发来的警报——它检测到英镑/日元货币对出现了罕见的波动模式。我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突然意识到一个荒谬的事实:这个由代码组成的”交易员”,此刻比我更接近外汇市场的脉搏。
(一)机器比人类更懂贪婪?
三年前在东京一家居酒屋里,我遇到过一个醉醺醺的华尔街老兵。他当时说了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外汇市场就是个巨大的赌场,区别在于赌徒们总以为自己带着计算器。”现在想来,EA交易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它把人类从情绪化交易中解放出来,却把我们的贪婪和恐惧编码成了数学公式。
我开发的第一个EA程序就栽在这个坑里。当时自作聪明地在算法里加入了”加倍下注”逻辑,结果遇到黑天鹅事件时,这个本该冷静的机器反而比人类赌徒更疯狂地加仓。凌晨四点看着爆仓的账户,我突然理解了那些量化交易公司为什么要在服务器机房供奉佛像——在算法主宰的世界里,我们依然需要为不确定性保留敬畏。

(二)那些EA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行业里有个心照不宣的事实:市面上90%的EA系统都在用历史数据作弊。就像给高中生看去年高考真题然后宣称能押中今年考题,这种”过度拟合”的把戏能做出漂亮的回测曲线,却经不起真实市场的检验。最吊诡的是,明明知道这点,交易者们还是前赴后继地购买那些号称”年化300%”的EA系统。
我认识个马来西亚的程序员,他卖的EA系统会根据IP地址显示不同的收益率——给欧美客户看保守的8%,给中国客户看夸张的180%。”这不是欺骗,”他振振有词,”只是给不同市场提供他们想看的数字。”你看,当人类把自己的投机本性编码进机器时,连算法都学会了见人下菜碟。
(三)凌晨四点的交易室
现在我的工作台放着两台显示器:左边是EA系统的实时监控,右边是手工交易的图表。这个看似多余的设置源于去年的一次教训——某个EA在美联储决议公布时突然”癫痫发作”,在0.3秒内连续下了17笔反向单子。后来发现是某个实习生把时区参数写错了,但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这件事让我形成了某种强迫症般的习惯:每当EA自动开仓时,手指总会不自觉地悬停在紧急停止键上方。就像那些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工程师,我们都在学习如何与比自己更聪明的机器共处。某种程度上,外汇EA交易者成了现代版的忒修斯——既要依赖算法之船远航,又得时刻担心它会不会在半路解体。
(尾声)
上周我把那套爆改过的EA系统挂上了实盘。它现在会在连续亏损时自动缩小仓位,在盈利时播放命运交响曲片段,甚至偶尔给我发些冷冰冰的段子:”主人,刚才那波行情让我想起您前女友——看起来很美,实际很危险。”
深夜看着它不知疲倦地扫描十几个货币对,我突然觉得这不是在玩金融游戏,而是在进行某种数字时代的禅修。当算法替我们承担了心跳加速的部分,或许我们反而能看清交易的本来面目:不是与市场搏斗,而是与自己的贪嗔痴对话。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8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