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盯着屏幕上那些红绿闪烁的数字,我总想起去年在东京银座那家烟雾缭绕的居酒屋里遇到的怪事。一个穿着皱巴巴西装的中年交易员,醉醺醺地指着手机屏幕对我说:”你看这些数字在跳舞吗?它们跳得越欢,我的胃就越疼。”当时只觉得是醉话,直到今天看着日经指数像过山车一样蹿升又坠落,才突然读懂那种荒诞感。
太平洋沿岸的股市最近简直在演出一场行为艺术。日本央行某个官员轻咳一声,整个东南亚的科技股就开始集体打喷嚏——这种神经质般的连锁反应让我怀疑我们是不是在玩一场全球规模的击鼓传花。特别是台湾的半导体板块,明明基本面稳得像磐石,却总被地缘政治的阴影搅得七上八下。我认识个台北的基金经理,最近把抗焦虑药和咖啡当早餐搭配,他说这叫”对冲情绪波动”。
最讽刺的是澳大利亚。铁矿石价格打个嗝,ASX200指数就能表演自由落体。但你知道吗?我在珀斯认识的矿场老板们根本不在乎短期波动,他们办公室墙上的曲线图只标注两个时间点:买入时,和孙子辈退休时。这种时空错位的认知差距,让每日行情分析看起来像在给潮汐算命。
韩国市场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杰作。三星电子跌1%,整个首尔交易所的操盘手就开始集体背诵《孙子兵法》——虽然他们可能连”兵者诡道也”具体指什么都说不清。但这就是市场的可爱之处:每个人都在假装看得懂这场假面舞会,生怕被发现自己其实在盲人摸象。

我越来越觉得,太平洋股市的本质是面哈哈镜。美联储加个息,经过太平洋的折射就变成了光怪陆离的变形记。昨天有个香港的交易员朋友跟我说,他现在做决策前会先看半小时海豚跃出水面的视频,”至少它们的方向是真实的”。
或许我们该承认,在这些跳跃的数字背后,真正在交易的不是股票,而是人类对确定性的集体幻觉。就像那个东京交易员最后嘟囔的:”当数字开始跳舞时,聪明人该做的是关掉屏幕,听听真正的潮汐声。”
(写完这段突然想起,我忘了查今天新西兰股市的表现——不过有什么关系呢?奥克兰的基金经理们此刻应该正在冲浪板上,看着太平洋真实的波浪起伏呢。)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8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