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一家街角咖啡馆遇到了老张。他曾经是个朝九晚五的会计,后来辞职创业,折腾了几年,现在开了一家不大不小的咨询公司。聊起“普通人如何创业致富”时,他咧嘴一笑,说:“大多数人不是死在没钱上,而是死在‘我以为’上。”
这句话让我琢磨了很久。
1. 创业神话的幻觉:为什么“复制成功”是个陷阱?
打开任何一本创业书籍,或者刷几篇“白手起家”的鸡汤文,你都会看到类似的叙事:某个普通人,靠着某个绝妙点子,或者超乎常人的努力,最终逆袭成富豪。

但现实呢?现实是,大多数创业故事都被过度简化了。
比如,你听说某人在抖音卖货年入百万,却不知道他可能早就在传统行业积累了十年供应链资源;你看到某个程序员靠一款App融资千万,却不知道他大学时就在顶级实验室混圈子,认识了一堆投资人。
普通人创业最大的幻觉,就是以为“别人能做成,我也能”。但真相是,成功往往是特定资源、时机、运气和能力的复杂组合,而不是某个可以复制的“公式”。
2. 普通人真正的优势:别跟风,去“捡漏”
既然复制别人的路很难,那普通人还能怎么玩?
我的观察是:真正的机会往往藏在“没人看得上”的地方。
举个例子:2015年,我认识一个朋友,专门在闲鱼上倒卖二手家具。听起来很low对吧?但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很多公司搬迁时会低价处理办公桌椅,而小工作室又买不起全新的,于是他成了中间商,一年净赚50万。
这生意不需要高科技,不需要融资,甚至不需要太多启动资金,但它满足了一个真实需求:帮人省钱。
普通人创业,与其追逐风口,不如问问自己:“哪些需求是被大公司忽略的?哪些行业是‘聪明人’不愿意碰的?”
3. 别急着“做大”,先学会“活下来”
创业圈有个很病态的现象:大家都喜欢谈“估值”“融资”“上市”,却很少有人聊“怎么先赚到第一块钱”。
我见过太多人,一上来就要做平台、搞生态、颠覆行业,结果三个月后现金流断裂,灰溜溜回去上班。
老张的公司前两年一直很小,就他一个人加两个兼职员工。有人笑话他:“你这算什么老板?”但他不在乎,因为他清楚——活下来,比面子重要。
普通人创业,最务实的策略是:
1. 先验证需求(有人愿意付钱吗?)
2. 控制成本(别一上来就租豪华办公室)
3. 现金流第一(利润比规模更重要)
4. 致富的本质:不是“赚钱”,而是“值钱”
最后,说点扎心的。
很多人创业是为了“快速致富”,但真正的财富积累,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我认识一位做烘焙的阿姨,起初只是在家接订单,后来因为用料实在、口味独特,慢慢积累了一批忠实客户。十年后,她开了一家小有名气的甜品店,不算大富大贵,但比打工强得多。
她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不是“想赚钱”,而是“让人愿意持续付钱”。
普通人创业,与其整天研究“暴利项目”,不如想想:“我能提供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结语:创业是一场关于诚实的游戏
回到开头老张的那句话——“大多数人不是死在没钱上,而是死在‘我以为’上。”
普通人创业,最难的不是缺资金、缺人脉,而是缺乏对自己能力的清醒认知。
所以,如果你真想走这条路,不妨先问自己:
– 我是否愿意接受可能长期不赚钱?
– 我是否真的找到了一个真实需求?
– 我是否愿意放下“一夜暴富”的幻想,耐心打磨价值?
如果答案都是“Yes”,那或许,你已经比90%的创业者更接近成功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8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