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位做智能家居的老友喝酒,他盯着杯子里摇晃的泡沫突然说:”你知道吗?我现在觉得投资人和创业者就像在跳探戈——一个进,另一个就得退,但曲子终了才发现谁都没真正领舞。”这话让我愣了半天,突然想明白投资和融资哪里是冰冷的金融行为,分明是一场关于信任与欲望的微妙博弈。
三年前我参与过某个生鲜电商的A轮谈判,那个北大毕业的CEO把BP翻到第三页时,投资方代表突然用钢笔敲着桌子问:”你去年烧掉800万换来27%复购率,凭什么觉得这次能烧出护城河?”会议室空气瞬间凝固。你看,融资从来不是讨要糖果的孩子,而是要在火药味里证明自己配得上那把钥匙——虽然很多时候连拿钥匙开哪扇门都说不清。
有个反直觉的现象:越是不缺钱的企业,越容易拿到投资。这就像超市试吃摊前总挤满人,真正掏钱购买的却绕道走。我认识个做区块链存储的团队,账上现金够烧两年,结果五家机构抢着送TS,创始人反倒端着架子说要”筛选战略契合度”。人性就是这么荒诞,追涨杀杀跌的基因连西装革履的投委们也逃不掉。
最近AI创业潮里更显出魔幻现实。有些项目连demo都没有,光靠几篇顶会论文就能估值过亿。某VC合伙人私下跟我吐槽:”现在看项目得像算命先生,既要猜技术能不能落地,还得防着对方拿我们的钱去补上一轮的窟窿。”这种击鼓传花式的融资游戏,最后接盘的往往是相信”这次不一样”的乐观主义者——或者说,侥幸主义者。

但最让我后背发凉的是资本的反噬性。见过太多创始人跪着拿到钱,站起来就成了资本的提线木偶。有个做新茶饮的姑娘去年含泪跟我说,投资人逼着她把鲜奶换成植脂末的那晚,自己在仓库对着茶桶哭了半小时。”当初说好一起打磨东方星巴克,现在连糖浆都要按毫升控制成本。”这种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融资时签的对赌协议,迟早会变成勒在脖子上的绞索。
或许真正的悖论在于:投资追求的是确定性回报,而融资方贩卖的恰恰是不确定性梦想。这两者本质上存在哲学层面的冲突,却偏要戴着理性面具跳贴面舞。就像那个经典比喻——你想造梯子登月,投资人却追问梯子能不能兼做晾衣架。
深夜写这些时,窗外正好有无人机拖着广告掠过,某家融资十亿的元宇宙公司又在宣传虚拟地产。突然想起彼得·蒂尔那句话:”我们想要会飞的汽车,结果得到了140个字符。”当资本和创意跳起这支永不停歇的华尔兹,或许我们更该问问:音乐停止时,地上留下的会是黄金还是泡沫?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8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