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老王喝酒,这老股民眯着眼睛跟我说:“你看那些分析师,个个说得头头是道,可去年推的三只票全跌穿了底板。”他呷了口二锅头,突然笑了:“知道为啥吗?他们太想当先知了。”
这话让我愣了半天。我们总痴迷于预测明日涨跌,仿佛掌握了这个就能看透未来。但说实话,股市要真能预测,华尔街那帮人早该集体退休去马尔代夫晒太阳了——而不是天天顶着黑眼圈盯盘。
我记得2018年那个诡异的星期二。前一天所有技术指标都显示要大涨,我甚至加了杠杆。结果第二天开盘半小时就跌了5%,后来才知道是某个中东国家的王子发了条推特。你看,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总在分析图表、基本面和资金流向,却忘了市场最关键的变量是人性。而人性,朋友,是最难预测的东西。
也许我们该换个思路。与其问“明天会涨还是跌”,不如问“如果明天暴跌,我该怎么办”。这让我想起去年认识的一个私募经理,他的风控原则简单得可怕:永远假设明天会跌20%。听起来很悲观是吧?但正是这个思路让他在三月份那波回调里只亏了3%,而同期的公募平均回撤超过15%。

说实话,我最烦看到那些用一堆术语包装的预测。什么“量价背离后的技术性反弹”、“MACD金叉配合成交量放大”——说得好像市场是台精密仪器。但市场根本不是机器,它是成千上万个人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投票站。而每个人的投票理由可能荒唐得可笑:可能是因为早餐喝了变质的牛奶,也可能是和老婆吵架后想找点刺激。
最近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当所有分析师都看多时,市场往往就要回调了。这倒不是因为他们都错了,而是当共识高度一致时,该买的人早就买完了,剩下的只有卖家。就像上周三,某知名券商开了个电话会议,强烈推荐新能源板块,结果第二天整个板块高开低走,套了一大批人。你看,有时候预测本身就会改变预测的结果。
我越来越觉得,对明日走势的执念,本质上是我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就像夜间行路总想把手电筒照得更远些,但现实是光束最多只能照亮前方十几米。真正的老司机知道,重要的是握好方向盘,而不是徒劳地试图看清一公里外的每一个坑洼。
所以如果你非要问我明天怎么看?我会说:也许涨,也许跌,也许平盘。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持仓能不能经受住最坏的走势?你的止损设好了吗?杠杆比例是否合理?这些问题的答案,比任何预测都重要得多。
(写完看了眼窗外,突然想起老王最后醉醺醺说的那句话:“预测就像雨伞,做得再精致,该淋雨的时候照样淋雨。”这老家伙,有时候还真能说出点道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8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