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掌柜荐股可信吗?——一个老股民的血泪观察
上周三凌晨三点,我又一次在噩梦中惊醒——梦里那些花花绿绿的K线图像毒蛇一样缠绕着我的脖子,而手机屏幕上”股掌柜VIP群”的消息还在不断闪烁:”明日涨停!速买!”。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了。
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股神”

我最早接触股掌柜是在2018年牛市尾巴上。当时在一个炒股论坛里,看到有人晒出连续三个月跟单盈利80%的截图,下面清一色”求带”的留言。点进他的主页,个人简介写着”股掌柜首席策略师”,头像是一张站在游艇上、戴着墨镜的侧脸照。
“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点石成金吗?”我当时天真地想。花2888元买了他们的”金股套餐”,结果赶上贸易战,推荐的那支”军工概念龙头股”连续五个跌停。当我颤抖着手在群里质问时,发现已经被移出群聊,只留下系统冷冰冰的提示:”您已被管理员移出该群”。
后来在股民聚会上,我认识了老张——一个在证券公司干了二十年的老兵。他听完我的遭遇,往地上啐了口唾沫:”知道为什么那些’老师’总爱穿白衬衫拍照吗?因为P图不容易露馅啊!”
二、荐股江湖的”千术”揭秘
在这个行当混久了,慢慢也摸出些门道。这些荐股平台最擅长的就是把简单概率玩成惊天骗局:
1. 幸存者偏差的魔术:同时给1000个客户推荐10支不同股票,总有50人收到的全是上涨的。这50人就成了下个月的”成功案例”。
2. 话术的炼金术:”逢低布局”意味着可能继续跌,”获利了结”可能是怕跌了露馅。最绝的是”主力洗盘”,反正散户永远不知道主力在想什么。
3. 时间差的把戏:上周三推荐过的股票,周五涨了就在周末群发”上周精准捕捉涨停”。没涨的?就当从来没提过。
记得有次我故意用两个手机号同时订阅不同价位的服务。6888的”钻石会员”和188的”小白营”收到的股票池居然有80%重合,只是前者多了些”机构密单””主力成本”之类的黑话包装。
三、金融炼金术背后的血腥味
去年参加过一个诡异的饭局。某荐股平台的”首席分析师”喝高了吐真言:”你知道我们最怕什么吗?不是监管,是牛市!熊市里客户亏了会觉得自己学艺不精,牛市要是别人都赚钱就我们推荐的跌,那才真要命。”
这话让我毛骨悚然。突然明白为什么这些平台总要营造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氛围——必须让信徒相信,外面的上涨都是泡沫,只有跟着”老师”才能买到”真正的价值股”。
更讽刺的是,他们内部培训教材的第一章居然是《投资者教育》。我曾偷偷翻到过一页,上面用红笔批注:”重点强调’投资有风险’,但要暗示风险主要来自不跟我们的指令操作”。
四、一个韭菜的自我修养
现在我的微信里还留着七个荐股群,不是要跟单,而是当反向指标。发现个有趣现象:当所有群都在吹某支”即将启动”的股票时,往往就是阶段性顶部。
上个月某天,五个群同时推荐同一支”5G概念股”,我默默查了下股东名册——果然,第三大股东是某家与这些平台有合作的私募。这不是荐股,这是找接盘侠啊!
最近学乖了,把给荐股平台的钱转投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教材。考过之后才发现,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战法”,在《证券分析》教材里都有专业名词,叫”市场操纵”和”欺诈发行”。
五、在赌场里寻找救世主?
有天深夜复盘时突然想通:我们寻找”股神”的心理,本质上和在赌场里拜关公没区别——都是想找个超自然力量来对抗概率。区别只是赌徒拜的是神像,我们拜的是西装革履的PPT。
现在再看到”明日涨停”的推送,我会想起《华尔街之狼》里那个经典场景:小李子抓起电话对销售团队吼:”别管什么基本面!我要你们把这支垃圾股塞进客户喉咙里!”
也许真正的投资之道,就藏在我们最不愿面对的事实里:如果真有人能天天抓涨停,他为什么要收你8888的年费?直接拿房子抵押炒股不是赚得更快吗?
窗外的天快亮了,K线图的噩梦渐渐褪去。我删掉了手机里最后一个荐股APP,突然觉得呼吸都顺畅了许多。屏幕上跳出一条新闻:《证监会查处12家非法荐股平台》,配图里那些锃亮的头衔铜牌,正在执法人员锤子下碎成一地渣滓。
原创文章,作者:闲不住的铁娘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