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我在陆家嘴的星巴克无意中听到两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激烈地讨论着000971。其中一个挥舞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下半年最值得埋伏的赛道基金。另一个则皱着眉头反驳,说这类主题基金不过是包装精美的赌博游戏。
我搅拌着杯中渐冷的拿铁,不禁想起三年前自己第一次买入000971时的情景。那时我刚读完漫步华尔街,天真地以为只要跟着国家政策走就能稳赚不赔——结果在新能源板块的剧烈波动中,整整半年都在做心理按摩。
主题基金的诱惑与陷阱
000971中欧新趋势混合,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意味。什么是”新趋势”?是追着风口跑的投机艺术,还是提前布局的前瞻智慧?我发现大多数基民根本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
去年三季度该基金重仓光伏时,我的一个朋友在最高点冲进去,理由是”双碳目标至少还能火十年”。结果四季度板块回调20%,他又骂骂咧咧地割肉离场。最讽刺的是,今年开年光伏又迎来一波反弹——你看,有时候不是基金不行,而是我们的操作太像追涨杀跌的韭菜。
基金经理周应波离职时,我在雪球上看到个精妙比喻:这就像你去常吃的餐馆换了主厨,味道或许更好或许更糟,但肯定不再是原来那个味儿了。现在回想起来,基金净值在2021年那波47%的涨幅,到底有多少是时代红利,多少是个人能力?这个问题恐怕连专业分析师都难以量化。

数字背后的情绪博弈
看看最近这波调仓很有意思。半导体仓位从18%降到12%,医药板块却悄悄加到历史新高。这让我联想到疫情期间参加过的某个基金经理线上路演——当时有人问为什么敢逆势加仓创新药,那位90后基金经理笑着说:”所有人都恐慌时,才是检验真知灼见的最好时机。”
不过说实话,我现在更关注的是基金季报里那些”不说人话”的表述。比如”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实际可能是”割肉换仓”,”把握结构性机会”翻译成人话大概是”追了几个热点”。这种文字游戏比净值波动更有趣,就像在玩一场金融界的阅读理解考试。
当下最现实的抉择
最近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变动让我想起个事:上个月去参加行业峰会,有个私募大佬私下说,现在买基金还不如直接买ETF,至少费率低还不会被经理的风格漂移带偏。这话虽然极端,但不无道理——当000971的前十大重仓股每个季度都要换血三成时,我们买的究竟是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还是付费参加的轮动赌局?
有个数据很值得玩味:该基金近三年最大回撤-28.7%,但同期有超过60%的持有人是亏损的。说明什么问题?大部分人都是在市场狂热时冲进去,又在恐慌中割肉离场。有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市场,而是那个盯着净值跳动的自己。
结尾我想引用某位不愿具名的券商朋友的话:”现在买主动基金,本质上是在赌那个坐在陆家嘴办公室的人比你更懂人性。”所以下次准备申购前,或许该先问问自己:你相信的是某个基金经理的魔法,还是愿意坦然接受市场本身的无常?
(写完这篇突然想起,咖啡店那两位争论的年轻人,最后谁也没买000971——一个买了白酒ETF,另一个转投了比特币。看,这就是当代投资者的真实写照。)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