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三点,手机弹窗跳出260103的净值更新——又跌了0.8%。这个数字让我突然想起上周在陆家嘴咖啡馆听到的对话。两个穿着定制西装的男人正用近乎传销式的热情讨论着”资产配置”,而邻座老太太颤抖着手指反复刷新手机银行界面,屏幕上是同一支基金的页面。
说来讽刺,我们总把基金代码当作某种神秘咒语。260103——这串数字在理财论坛里被奉若神明,在韭菜群里被骂作狗屎。但很少有人真正思考:当我们日复一日追着净值跑时,究竟在追逐什么?是财富自由的幻象,还是对抗通胀的焦虑?
我认识的老张去年把养老金全押在这支基金上,现在每天要吃双倍降压药。而做私募的表弟却说:”波动才是超额收益的来源。”这让我想起古希腊那个著名的悖论——忒修斯之船在航行中不断更换零件,到最后它还是原来那艘船吗?我们的投资初心,是否也在这每天0.x%的涨跌中被悄悄置换?
最近AI选股大行其道,但有意思的是,最资深的基金经理反而在年报里大谈”非理性繁荣”。就像去年茅台跌破1600时,那些算法模型集体失灵,倒是菜市场大妈说了句大实话:”酒还是要喝的嘛。”这种人类特有的模糊直觉,或许才是市场最迷人的bug。
说回260103,它的持仓里藏着个黑色幽默:第一大重仓股是某新能源龙头,而这家公司最大的锂电池工厂,上周刚被曝出污染超标。你看,我们每天盯着的净值,背后是ESG评级、技术迭代、政策风向的疯狂博弈——甚至包括工厂排污管的直径。
有时候我觉得,基金净值更像一面哈哈镜。它既反映价值,又扭曲认知。就像现在,明明知道短期波动不该影响长期策略,我还是忍不住多看了眼估值走势。人性啊,总是在理性和贪婪之间走钢丝。
(写完这些突然发现,距离收盘只剩十分钟。要不…再加点仓?)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