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一场精心设计的幻觉?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参加大学创业讲座时的场景。那位西装革履的”成功创业者”在台上侃侃而谈,PPT上闪烁着”从0到1亿”的惊人曲线。台下坐满了眼睛发亮的大学生,仿佛只要记下他说的每句话,就能复制那条完美的增长曲线。三年后,我在一个创业孵化器偶遇了当年的演讲者,他正在为新一轮融资发愁——那家”估值过亿”的公司,实际年营收还不到300万。
这让我开始怀疑,我们所谓的创业教育,是否正在制造一场集体幻觉?
创业可以被”教”出来吗?
每所大学都在开设创业课程,但奇怪的是,最成功的创业者往往不是商学院的高材生。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斯克——这些常被创业教材引用的人物,恰恰都是辍学生。我不禁想问:创业究竟是门可以传授的学问,还是种需要在实战中磨砺的直觉?
我曾辅导过一位连续创业者,他有个有趣的理论:”商学院教的是如何避免失败,但真正的好创业者需要先学会正确地失败。”这话听起来矛盾,却道出了关键。现在的创业教育太注重传授”正确方法”,却忘了创业本身就是打破常规的游戏。我们教会学生写完美的商业计划书,却很少告诉他们,现实中90%的成功企业最终做的都和最初计划完全不同。
创业大赛的荒谬剧场
不知从何时起,创业教育变成了创业大赛的培训。学生们花几个月打磨一个根本不会落地的项目,只为在评委面前进行15分钟的完美表演。我担任过几次评委,看到太多精心包装的”学生创业项目”:共享经济、区块链、元宇宙…概念一个比一个时髦,但问及”你真正想解决什么问题”时,往往得到的是教科书式的标准答案。
最讽刺的是,这些大赛的评委多是投资人、企业高管,而真正的创业者反而很少。我们究竟是在培养创业者,还是在培养擅长取悦投资人的表演者?记得有次赛后,一个学生私下告诉我:”我知道这个项目不可能成功,但评委就吃这套。”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发凉。
危险的造神运动
创业教育最令人担忧的,是它正在制造一种危险的”创业崇拜”。我们把创业者神化为改变世界的英雄,却很少提及这个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创业者患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两倍,但我们的创业课程里从来没有”如何面对崩溃”这一课。
我曾见证过一位学生创业者的崩溃。他把所有积蓄投入项目,连续半年每天工作16小时,最后因为一个技术漏洞导致产品全面崩溃。在创业辅导室,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哭着问我:”为什么没人告诉我,创业会这么孤独?”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们的创业教育制造了太多虚幻的期待,却对真实的痛苦避而不谈。
另一种可能
或许,创业教育需要的不是更多光鲜的成功案例,而是更多真实的失败故事。不是更完美的商业模型,而是更坦诚的自我认知。与其教学生如何写吸引投资人的BP,不如教他们如何面对投资人的拒绝。
我在硅谷见过一个特别的创业工作坊,要求每个参与者必须先分享自己最惨痛的失败经历。组织者说:”在这里,我们崇拜的不是成功,而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韧性。”这或许才是创业教育的本质——不是制造创业神话,而是培养面对不确定性的勇气。
说到底,创业教育不该是成功学的传销现场,而应该是一场关于风险、失败与韧性的成人礼。当我们停止制造创业幻觉时,或许才能真正开始培养创业者。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7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