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在一家街角的咖啡馆里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他刚卖掉自己的公司,手里攥着几百万现金,却一脸迷茫地问我:“现在到底做什么才靠谱?” 我笑了笑,反问他:“你觉得靠谱的定义是什么?是风口上的猪,还是能活十年的生意?”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大多数创业者的困惑。
1. 大家都在追的风口,可能是个陷阱
如果你打开任何一个创业论坛,或者刷短视频,大概率会看到这样的推荐:AI、Web3、跨境电商、短视频带货、知识付费…… 这些词听起来很性感,仿佛只要入场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实是,这些领域的竞争已经卷到离谱。
我认识一个做TikTok电商的朋友,去年信心满满地入场,结果半年后发现:流量越来越贵,转化率越来越低,利润被广告费吃掉一大半。 他苦笑着说:“早知道还不如去开个早餐摊。”
这让我想起一个经济学概念——“红海陷阱”。当一个行业被过度追捧时,先发者已经占据了最好的资源,后来者要么烧钱硬撑,要么沦为炮灰。
2. 真正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往往藏在“无聊”的行业里
我最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看起来“无聊”的行业,越容易闷声发财。 比如:
– “老年人社交俱乐部”——听起来像夕阳产业?但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8亿,他们有钱、有时间,却缺乏高质量的服务。
– “宠物殡葬”——听起来有点奇怪?但一线城市的宠物主人愿意花几千块给毛孩子办一场体面的告别仪式。
– “企业废品回收”——听起来很low?但很多工厂的废料处理成本极高,而中间商赚的就是信息差的钱。
这些行业的特点是:需求稳定、竞争不激烈、利润空间大。 它们不像AI那样光鲜亮丽,但恰恰因为“不够性感”,反而让真正懂行的人赚到了钱。
3. 未来5年,我真正看好的三个方向
基于我自己的观察和一些行业数据,我认为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关注:
(1)垂直领域的“懒人经济”
现代人越来越懒,但懒人经济早已不是外卖、跑腿那么简单。真正的机会在于“帮你省时间+解决小痛点”。
比如:
– “家庭厨房代买菜+预处理”(直接把切好的菜、配好的调料送到家)
– “办公室健康餐订阅”(针对不同职业人群定制营养方案)
– “小众爱好社群+供应链”(比如钓鱼、露营、手工皮具,提供一站式装备+教程)
(2)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改造”
很多人以为数字化就是做个APP,但其实真正的机会在于“用技术提升传统行业的效率”。
举个例子:
– “小型工厂的智能排单系统”(帮老板减少人力浪费)
– “本地服务业的预约优化工具”(比如理发店、健身房,减少空档期)
– “农业供应链的透明化”(让农民和买家直接对接,砍掉中间商)
(3)情绪价值生意
现代人越来越孤独,“花钱买快乐”成了刚需。但这里的情绪价值不是指心理咨询,而是更轻量化的服务。
比如:
– “解压体验馆”(砸东西、尖叫屋、沉浸式冥想)
– “陌生人社交实验”(比如“48小时换一个人生”的线下活动)
– “小众陪伴经济”(比如陪爬山、陪逛展、甚至陪骂老板的服务)
4. 最后一点忠告:别被“机会”冲昏头脑
创业最危险的时刻,不是没钱的时候,而是“好像到处都是机会”的时候。
我见过太多人,看到一个“风口”就All in,结果发现:
– 自己根本不懂行业规则
– 供应链、流量、团队全是坑
– 赚的钱还没烧的钱多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做小规模验证,再决定是否放大。 比如:
– 想开餐厅?先摆个摊试试口味
– 想做电商?先自己跑通一单
– 想做社群?先拉个100人的群看看活跃度
创业的本质不是赌风口,而是解决真实的问题。 那些能活下来的公司,往往不是因为踩中了某个趋势,而是因为他们真的帮用户省了钱、省了时间,或者提供了情绪价值。
如果你现在问我:“到底该做什么项目?” 我的回答是:“先看看你身边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想想你能不能做得比别人更好。”
毕竟,最好的创业机会,往往就藏在你的日常生活里。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7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