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秋,我在陆家嘴某栋写字楼的顶层咖啡馆,目睹了一位基金经理对着手机屏幕突然哽咽。他管理的产品刚经历连续三周净值暴跌,而屏幕上滚动的却是投资者留言区不堪入目的诅咒——有人赌咒他全家暴毙,有人精准报出他女儿就读的幼儿园地址。这个毕业于常春藤名校、惯用蒙特卡洛模拟算法的男人,此刻正徒劳地用纸巾擦拭溅上拿铁咖啡的K线图。就在那一刻我顿悟:所谓价值投资、技术分析、资产配置,在人性面前不过是层随时会被撕碎的遮羞布。
证券账户开户数突破2亿的狂欢背后,隐藏着令人不安的真相。某券商后台数据显示,85%的散户持仓周期不足72小时,平均每天查看账户次数高达11.7次——这种病态监控欲堪比热恋期查岗。更讽刺的是,那些在雪球上高唱”长期主义”的大V,其组合调仓频率实为普通投资者的3.6倍。当我在某私募尽调时亲眼见到风控总监桌面的紫微斗数排盘软件,终于意识到这个行业早已陷入集体性癔症:我们假装在用DCF模型估值,实则都在占卜龟甲上的裂纹。
或许该承认某些残酷的悖论:越是精通期权定价公式的量化天才,越容易在Gamma暴露中毁灭;而那个坚持用养老金买白酒股的老太太,反而在五年间获得217%收益。这让我想起澳门赌场那个精妙的心理学设计——老虎机偶尔会让新手尝到甜头,正如2020年牛市让外卖小哥都自以为股神。某家私募做过极端实验:让黑猩猩投飞镖选股组合,三年业绩竟超越73%的主动型基金。当阿尔法狗能在围棋领域碾压人类时,我们却依然相信自己的直觉能战胜AI量化模型,这种傲慢简直堪称当代金融炼金术。
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转折发生在元宇宙概念爆炒期间。某上市公司仅将官网背景换成NFT像素画,市值就暴涨40亿——相当于每个像素价值28万元。更荒诞的是,当监管问询函送达时,董秘竟理直气壮地反驳:”难道创新不需要想象空间吗?”这种集体幻觉让我想起1637年荷兰郁金香狂热,当时一株稀有球茎能换阿姆斯特丹运河豪宅,而今我们追捧的不过是服务器里的几行代码。
或许投资真正的奥秘,藏在我外婆那个褪色的搪瓷茶叶罐里。她总是将每月结余换成现金塞进罐底,几十年如一日地购买同一只电力股的分红股权。去年清明整理遗物时,我们才发现那个被子女嘲笑了半世纪的”土办法”,竟悄悄累积成七位数资产。在这个高频交易以微秒计时的时代,最大的叛逆或许是像守候作物成熟那样等待企业成长——虽然这种古典主义价值观,在抖音刷屏的”一年十倍”神话前显得如此不合时宜。
当某量化基金开始用卫星图像统计停车场车辆数预判财报数据,当游资利用脑机接口测试散户情绪波动,或许我们该重拾那个最古老的投资建议:永远不要用你输不起的钱去赌明天。毕竟在拉斯维加斯和陆家嘴,真正的赢家永远是提供赌场场地和交易佣金的那方。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7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