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几个老友喝酒,聊到基金亏钱这事,做IT的小王突然拍桌子:”我研究了三天三夜选平台,结果发现最大的坑根本不是平台——是我自己那颗总想抄底的心!”满桌哄笑中,我突然意识到这些年我们都被带偏了节奏。
你们发现没有?现在各大平台都在比谁家费率低到尘埃里,谁家AI选基更玄乎,搞得像选平台就是在菜市场挑塑料袋——反正免费的多拿几个。但说实话,我2018年在某头部平台买的首批科创基金,当时宣传页做得跟科幻大片似的,三年过去了,收益率还没跑赢楼下煎饼摊的涨价幅度。
最讽刺的是,去年某天我同时打开两个APP:左边弹窗推荐”消费升级黄金赛道”,右边推送”防御性板块布局良机”。大数据可能不知道,它推荐的两只重仓股根本是同一家白酒企业——算法们在服务器里打了一架,最后输的是我的钱包。
我越来越觉得选平台像挑健身房。年费低≠能瘦身,器材多≠会使用。有些平台把K线图包装成俄罗斯方块游戏,定投提醒做得像奶茶店积分兑换,本质上都是在利用人类对即时反馈的瘾头。记得有次我凌晨三点收到智能推送:”您关注的半导体基金单日暴跌7.8%,是否开启加倍定投?”这种反人性的”贴心服务”,像极了你减肥时半夜给你送烧烤的损友。
真正的好平台应该像老中医——不仅告诉你什么药能治感冒,还会揪着你熬夜刷手机的毛病骂半小时。可惜现在多数平台更像个自动售货机,塞钱就给你糖,吃出蛀牙还贴心地推荐牙科保险产品。
最近我开始用最原始的电子表格记录操作,意外发现去年收益率反而跑赢86%的基民。或许当我们不再纠结于哪个平台的皮肤更炫酷,哪个主播的衬衫更花哨时,才能真正听见自己钱包的呻吟声。毕竟算法再聪明,也算不出你每次点击”买入”时,手指颤抖是因为贪婪还是恐惧。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的第二天,我的自选基金里又多了三只”绝对不买但就是想看着”的明星产品——看,人类就是这么诚实的动物)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