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碗饭,不是谁都能端得稳的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遇到了老张。凌晨两点,他正蹲在收银台后面吃泡面,眼睛里布满血丝。这个曾经在互联网大厂年薪百万的产品总监,现在经营着三家连锁便利店。”创业?呵,就是把自己往死里逼。”他苦笑着对我说,顺手擦了擦溅到衬衫上的泡面汤。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代人对于创新创业的认知,可能从一开始就出了偏差。
一、被神话的”车库创业”
硅谷神话总爱讲述那些在车库里改变世界的故事。乔布斯、扎克伯格、马斯克…这些传奇人物的成功经历被反复咀嚼,最后熬成了一锅毒鸡汤。我们总以为创业就该是灵光一现的颠覆,是改变世界的壮举。但现实是,大多数创业者都在解决一些”不够性感”的问题。
我认识一个90后姑娘,她在抖音上教人怎么叠衬衫。就这么个看似无聊的生意,去年流水做到了800万。她说:”创新不一定要发明轮子,有时候把方轮子磨圆也是创新。”这话糙理不糙。我们太执着于”从0到1″的突破,却忽视了”从1到10″的微创新可能才是更适合普通人的赛道。
二、创业者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有意思的是,越是成功的创业者,越喜欢夸大创业的艰辛。这就像是一种奇怪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我们美化自己经历过的苦难,好让这一切显得更有价值。
但说实话,创业真的需要那么苦大仇深吗?我见过最成功的创业者之一,每天下午四点准时去幼儿园接孩子。他的秘诀很简单:只做自己真正擅长的事,其他的统统外包。这种”懒人创业法”反而让他比那些天天熬夜的同行活得更久。
三、创新最大的敌人是”正确”
最要命的是,我们的教育系统正在批量生产”正确”的思考者。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被训练成寻找标准答案的高手。但创新恰恰需要”错误”的想法——那些看起来荒谬、不切实际、甚至愚蠢的点子。
记得我第一次创业时,投资人看着我的商业计划书直摇头:”这个模式太反常识了。”结果呢?那些”符合常识”的竞品半年后就死光了,反倒是我们这种”反常识”的玩法活了下来。有时候我在想,或许创新就是要有那么点”不知天高地厚”的劲儿。
四、给想创业的朋友三个”不靠谱”建议
1. 先学会亏钱:所有教你怎么赚钱的课程都是扯淡。真正该上的是”如何优雅地亏钱”这门课。控制亏损的速度,比追求盈利更重要。
2. 找个讨厌的老板:最好的创业准备,就是给一个你讨厌的老板打工。你会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会逼走好员工。
3. 培养几个”没用”的爱好:我认识的所有持续创新的创业者,都有一些看似与业务无关的癖好。养蚂蚁、收集旧收音机、研究中世纪盔甲…这些”无用之事”往往能碰撞出最有趣的火花。
凌晨离开便利店时,老张叫住我:”知道我现在最后悔什么吗?就是把创业想得太神圣了。”他指了指货架上五颜六色的饮料,”创新有时候就是这么俗气——把柠檬茶做得更甜一点,或者把矿泉水瓶子设计得更顺手。”
或许,真正的创新创业,就藏在这些不够酷的日常里。它不需要悲情英雄,也不需要颠覆宣言,只需要你比昨天多想一步,多做一点。就像便利店永远亮着的灯,不是因为它有多特别,只是因为它一直都在。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7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