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三点,我照例刷新了手机银行。070012的净值又跌了0.3%——这已经是本月第五次看到负收益。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我突然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厅偶遇的一位基金经理。他当时晃着拿铁笑着说:”散户盯着净值的样子,像极了赌徒盯着轮盘赌的转盘。”
这话虽然刺耳,但某种程度上道破了真相。我们太容易被每日净值波动牵动情绪,却忽略了更本质的东西。就拿070012来说,作为一只老牌混合型基金,它的持仓结构其实相当稳健。但大多数投资者根本不会去翻那厚厚的季报,只会对着APP上跳动的红色数字唉声叹气。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越是市场震荡期,基民们对净值越敏感。上周三市场大跌时,某个投资论坛里关于070012的讨论帖激增300%。这种集体焦虑让我联想到超市抢购卫生纸的场景——明明知道纸够用,但看见别人都在抢,自己就坐不住了。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净值”这个概念。它真的不只是盈亏数字,更像一面照妖镜,照出每个投资者的心理防线。我认识一位退休教师,她定投070012整整七年,期间经历过多轮牛熊,但始终坚持每月买入2000元。去年取出时收益率达128%——她笑着说自己从没每天查过净值。
反观那些天天盯盘的人,往往在低点恐慌赎回,在高点疯狂追入。这种悖论行为在行为金融学里早有论证,但亲身经历时还是觉得讽刺。就像明知抽烟有害健康,但烟民还是会点燃下一支。
最近人工智能选股很火,但我怀疑算法能否量化这种人性弱点。当070012的净值连续下跌时,机器可能会建议”逢低加仓”,但真正能执行的人寥寥无几。这让我想起巴菲特那句老话:”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道理谁都懂,但执行起来就像在悬崖边跳舞。
或许我们应该给净值显示加个”情绪滤镜”:当单日跌幅超过2%时自动隐藏具体数字,只显示”今日出现正常调整”;连续上涨时则提示”注意估值泡沫”。虽然这听起来有些自欺欺人,但对付非理性冲动,有时候就需要点”数字马赛克”。
说到底,070012今天的净值明天就会变成历史数据。真正决定投资成败的,不是某个时间点的数字,而是面对数字时的那份定力。就像我那位基金经理朋友最后说的:”净值只是导航地图上的一个点,别因为盯着这个点而开错了方向。”
现在雨停了,我关掉手机银行界面。反正申购赎回都要T+1确认,不如泡杯茶看看季报——那才是净值背后真正有意思的东西。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