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老张,去年迷上了DK智投——就是那个号称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帮你选股的神奇软件。他每天收盘后都要截图给我看:“今天又赚了5%!”、“这个月收益率跑赢大盘20%!”。起初我还挺羡慕,直到上个月他半夜给我打电话,声音沙哑:“全赔回去了,还倒贴了房贷。”
这让我想起菜市场卖“包赚不赔”炒股秘籍的大爷——套路永远相似,只是换了个科技外壳。
一、当算法穿上西服
DK智投的宣传语很诱人:“告别情绪化交易,让AI替你决策”。但稍微扒一扒就会发现,它的推荐逻辑其实是个黑箱。
有次我故意用两个新注册账号测试:一个模拟“激进型”用户,另一个伪装“保守派”。结果第三天,两个账号收到的股票池重合度高达80%——区别只是排序先后。更讽刺的是,其中一只推荐股当天跌停,DK的推送通知却写着“技术性回调,建议加仓”。
这哪是AI?分明是“人工智障”套了个随机数生成器。
二、幸存者偏差的魔术
DK最擅长玩“幸存者偏差”的把戏。他们会把成功案例(比如某只暴涨股)做成金光闪闪的弹窗广告,却对十次推荐里七八次跑输大盘的事实只字不提。
我翻过某第三方论坛的投诉帖:有人统计过连续三个月的推荐记录,发现DK的“五星优选股”实际胜率只有52%——和抛硬币差不多。但为什么总有人觉得准?因为人类天生更容易记住“猜对”的时刻。就像算命先生只要蒙对一次,就能让你忽略他之前的九次胡扯。
三、谁在背后割韭菜?
这里说个阴谋论(你可以当我瞎猜):某些“智投”平台和庄家根本是利益共同体。
去年有只小盘股被DK连续力推两周,成交量突然暴增。结果就在散户跟风冲进去的当天,股价闪崩30%。后来才被扒出,这家公司的大股东半年前就质押了全部股权——典型的“找人接盘”局。而DK的运营公司,恰好和某私募基金共用同一个办公园区。
巧合吗?也许吧。但金融圈的“巧合”往往比电视剧还狗血。
四、如果你非要试试…
我知道,总有人会想:“万一这次是真的呢?”(老张赔光前也这么说)。那至少做到三点:
1. 把推荐当厕所读物——看完先查F10资料,别急着点“一键买入”;
2. 设定止损线比盈利目标更重要——AI不会替你心疼本金;
3. 警惕“科技感”包装的权威崇拜——算法也是人写的,而人最爱干的事就是给贪婪穿件新马甲。
说到底,炒股哪有“躺赚”的神器?如果有,华尔街那帮穿定制西装的早该集体失业了。DK智投最“智能”的地方,大概是它深谙人性:我们不是想要正确答案,而是想要一个不用动脑的幻想。
(此刻老张正在阳台抽烟,他的DK会员自动续费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