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这碗饭,没你想的那么香
凌晨三点的办公室,咖啡机已经罢工,显示器蓝光刺得眼睛生疼。这已经是我这周第四次通宵改BP了。朋友发来消息:”真羡慕你们创业者,自由又赚钱。”我盯着这条信息,突然笑出了声——创业哪是什么光鲜亮丽的冒险,分明是场精心包装的自虐游戏。
很多人把创业浪漫化了。媒体总爱报道那些”90后CEO融资千万”的传奇,却没人告诉你,在拿到投资前,我整整吃了八个月的泡面。最穷的时候连共享单车的月卡都续不起,每天蹭同事的会员骑车。现在回头看,那些所谓的”创业圣经”里,十句有九句都是正确的废话。就像告诉你”要坚持”,却不说清楚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认输——这种鸡汤喝多了,反而容易食物中毒。
创业者最该具备的能力,其实是分辨什么时候该捂住耳朵。投资人说要改产品方向,合作方建议调整商业模式,连楼下便利店老板都能对你的战略指手画脚。去年有个项目,就是被太多”善意建议”拖垮的。我们像陀螺一样转着改方案,最后精疲力尽地发现,最初那个被所有人说不靠谱的版本,反而是最接近市场真相的。这事让我明白:在创业这场孤独游戏里,固执有时候比灵活更珍贵。
有意思的是,失败教会我的比成功多得多。第一次创业黄了之后,我整理出37条教训笔记。后来发现,这些血泪经验在新项目里根本用不上——每个坑都是量身定制的。就像你不可能穿着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创业也没有通用攻略。那些天天教人”快速复制成功”的课程,本质上和算命没区别,都是利用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现在我不再迷信什么”颠覆式创新”了。能把一件小事做到比同行好10%,就已经能活得很体面。上周见了个做社区团购的创始人,他跟我说了个朴素的真理:”生意就是熟客带生客,利润就是进价减成本,别整那些虚的。”这话糙理不糙。有时候我们总想着改变世界,却连楼下阿姨的买菜需求都解决不好。
创业三年,最大的收获反而是学会了和不确定性共处。以前看到银行账户波动就失眠,现在哪怕明天公司就要倒闭,今晚也能安心吃碗牛肉面。这种”认命不认输”的韧性,或许才是创业者真正的护城河。至于成功?那不过是坚持足够久之后,运气恰好路过的副产品罢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7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