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深圳科技园的一家咖啡馆里,我遇到了老张——一个连续创业者,也是我见过最”反套路”的生意人。当所有人都在讨论AI大模型、Web3.0时,他神秘兮兮地掏出手机给我看他的新项目:一个专门回收餐厅厨余油脂的智能回收箱。”知道吗?这行当利润率比SaaS还高”,他眨眨眼,袖口还沾着点油渍。
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共享单车大战时,有个朋友偏偏去做二手单车翻新,现在成了华南最大的二手车源供应商。有时候,最性感的创业项目往往穿着最朴素的外衣。
一、风口病的并发症
现在创投圈有个怪现象:某个赛道突然爆红后,三个月内就会冒出几百个”me too”项目。去年AI绘画火了,我邮箱里一天能收五份”中国版Midjourney”的BP。但仔细想想,当所有人都挤在同一个赛道时会发生什么?
1. 资源通胀:去年某AI芯片初创公司的CTO私下告诉我,他们给算法工程师开出的薪资比硅谷还高30%
2. 同质化内耗:80%的直播电商项目死在相同的流量玩法上
3. 估值泡沫:某个做AR眼镜的项目,PPT里的”潜在用户”数字比全球人口还多
有次我和一个投资人开玩笑:”现在看项目就像在相亲APP刷照片——清一色的锥子脸,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二、肮脏生意的黄金法则
老张的厨余油项目给我上了一课:真正的蓝海往往藏在三个地方:
1. 产业链的夹缝层:比如帮跨境电商处理退换货的”逆向物流”,这个闷声发财的行业年增速40%
2. 技术的阴暗面:有团队专攻AI内容检测,就像”造假币的和验钞机的永恒博弈”
3. 政策的滞后区:碳中和背景下,有个90后在做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利润率惊人
最讽刺的是,这些项目路演时常常遭遇冷场。有次我看到个做工业除锈机器人的团队,台下投资人都在刷手机。但你知道吗?中国每年生锈的金属表面积,够铺满5个北京市。
三、逆向创业方法论
我开始整理一套”垃圾堆淘金”的筛选标准:
– 算脏指数:员工是否需要穿防护服作业?(指数越高机会越大)
– 长辈困惑度:你爸妈听到项目描述会不会皱眉?(皱眉是个好信号)
– PPT羞耻度:敢不敢把真实工作场景照片放在首页?
去年拜访过东莞一家给宠物殡葬业提供火化设备的工厂。老板办公室挂着”诚信赢天下”的书法,电脑屏保却是燃烧室的实时监控画面——这种荒诞又真实的场景,在CBD的共享办公空间里永远看不到。
尾声:在下水道里仰望星空
上个月,老张的回收箱拿下了某连锁火锅店的订单。庆祝时他说了句让我失眠的话:”创业就像在煤矿里找钻石,聪明人都往亮处挤,但真正的宝藏可能在他们脚下的黑暗里。”
此刻窗外的LED大屏正在轮播某AI公司的宣传片,而我想起那些在仓库里分拣退货的工人、在养殖场调试物联网设备的工程师、在垃圾填埋场测试沼气发电的技术员——这些才是商业世界真正的暗物质。
下次有人跟你谈”颠覆性创新”时,不妨问问:你们公司洗手间最脏的那个角落,藏着什么秘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