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00元买的是希望,还是焦虑?——一个前金融从业者的九方智投观察
1. 那个深夜的转账提醒
凌晨1点23分,手机震动把我从半梦半醒中拽出来。短信显示”成功支付九方智投服务费29800元”,后面跟着个刺眼的红色括号:(不可退款)。
这场景太熟悉了——去年帮亲戚处理维权时,同样的支付节点,同样的深夜操作。只不过那次金额后面多两个零,是某”私募大V”的入门费。
2. “知识付费”的魔术陷阱
九方智投的课程顾问有个绝妙的话术:”您就当少买两个包”。但他们会刻意忽略:买包能退货,而知识产品一旦拆封(或者说被”投喂”),就成了泼出去的水。
我翻过他们的服务协议——第4.2条用8号字体写着:”实战策略可能随市场调整”。翻译成人话:赚了是你悟性高,亏了是市场太魔幻。这让我想起小区门口算命先生的免责声明:”心诚则灵”。
3. 证券投教的”饥饿游戏”逻辑
这些机构最擅长的,是把投资者教育变成一场精心设计的焦虑贩卖:
– 第一阶段:”免费诊股”钓饵(你的持仓全是垃圾股)
– 第二阶段:”限时特惠”轰炸(昨天隔壁王阿姨刚报名)
– 第三阶段:”席位紧缺”恐吓(最后一期牛市前布局班)
有个做用户画像的朋友透露,他们系统会给”容易失眠””常搜股票术语”的标签用户加权重。毕竟深夜人的理性防御最脆弱——这解释了我开头提到的凌晨转账。
4. 我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
拆解那29800元,大概包含:
– 15% 实时资讯(其实同花顺都能查到)
– 30% 基础技术分析(B站免费教程水平)
– 55% 情绪价值(有人24小时回复”老师看好你”)
最讽刺的是,某次我伪装小白咨询时,对方竟推荐用花呗分期付款。”投资要趁早”他们说,却绝口不提年化18%的分期利率。
5. 一个替代方案实验
去年我做了个极端测试:用29800元本金,严格反向操作某投顾平台每日推送的”金股”。半年后收益率跑赢他们92%的付费用户——当然,这实验漏洞百出,但至少证明市场里最不缺的就是”确定性幻觉”。
(写到这里,微信弹出条消息:曾经买过29800元课程的老同学问:”最近黄金能追吗?”)
结语:
在金融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领域,最贵的从来不是知识,而是为安全感支付的溢价。下次看到”29800″这个数字时,或许该先问自己:我要购买的,究竟是通向财务自由的船票,还是缓解投资焦虑的安慰剂?
毕竟,真正的投资教育应该让人学会质疑,而不是培养虔诚的信徒——包括对本文观点的质疑。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