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老王喝酒,他神秘兮兮亮出手机屏幕:”看看,年化6.8%!”红彤彤的收益率曲线刺得我眼疼。这位连超市打折券都算不清的邻居,此刻眼里闪烁着巴菲特式的自信光芒。我不合时宜地想起三年前他炒股亏损时,把电脑主机扛到楼顶准备自由落体的那个雨夜。
金融产品本质上都是概率游戏,但乾元这类产品最狡猾的地方在于——它把冷冰冰的数学期望包装成温情的财富童话。你看他们的宣传册,永远在讲退休教师实现环球旅行、单亲妈妈攒够留学基金的故事,却用最小字号标注”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这就像赌场把老虎机涂成彩虹色,还循环播放明天会更好。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乾元所有产品的赎回规则都设计得像俄罗斯套娃。T+3后面藏着预约赎回限额,快速赎回背后是单日1万上限,活期专区里居然还分A/B/C三类份额。我怀疑他们的产品经理要么是迷宫设计师转行,要么在玩现实版”密室逃脱”游戏。普通投资者要搞懂这些规则,难度不亚于让我外婆理解区块链跨链桥。
最讽刺的是风险测评环节。上次帮我姑妈做问卷,系统问”能否接受20%本金亏损”,她哆嗦着选了”不能”。结果页面弹窗建议:”为您匹配稳健型产品(R3)”。而所谓的R3产品说明书第47条写着:”本产品可能损失50%以上本金”。这种精神分裂式的风控,像极了给恐高症患者推销跳伞体验券。
但你说全是金融机构的锅也不公平。我见过太多人把风险提示当软件安装协议——看都不看直接拉到底点同意。就像明知外卖不健康,却总被满减券勾着追加油炸食品。人性对高收益的贪婪,永远能自动屏蔽风险警告的红灯。
现在乾元们又开始搞”智能投顾”概念,用算法给人贴风险标签。但机器哪懂人类复杂性?它不知道那个选择”保守型”的阿姨,可能明天就会把养老金押给缅北电诈团伙;也不知道标注”激进型”的年轻人,其实连信用卡分期费率都算不明白。
或许真正的理财教育,不该从讲解年化收益率开始,而该先让人在模拟盘里亏掉三年工资。就像学游泳不该先背浮力公式,而是直接被扔进深水区呛几口水。毕竟在理财这场游戏中,数字幻觉比真实亏损更危险——老王现在每天盯着APP里跳动的收益傻笑,却忘了那串绿色数字要扣除1.5%管理费、0.8%托管费,还有通胀这个隐形收割机。
(突然收到老王微信:”推荐码发你!新人返现188!” 得,今晚又得去楼顶天台蹲点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