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老陈是在2015年那轮牛市顶峰期的券商营业厅。他当时穿着皱巴巴的西装,手指紧紧攥着交易单,眼睛死盯着红绿闪烁的屏幕,嘴里念叨着”叶荣添说的新能源板块要起飞”。后来我知道,他抵押了房子,全仓杀入某只光伏概念股——三个月后,那家被吹上天的公司被查出财务造假,老陈的退休金和房子一起化为了K线图上的一根断头铡刀。
这些年我总在想,为什么叶荣添们的预言总能精准击中散户的软肋?或许不是因为他们的分析有多高明,而是他们贩卖的根本不是投资逻辑,而是一种精神麻醉剂。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反而更渴望被粗暴简单地”指点迷津”——就像在迷宫般的雨夜里,突然有人递给你一把漏洞百出的破伞,你也会感激涕零地接住。
有意思的是,真正的叶荣添(注:电视剧《创世纪》角色)本质上是个悲剧人物。他精于算计却困于欲望,擅长做局反被局所困。这和现实中那些把”叶荣添”当信仰的散户形成诡异镜像:你以为在学他操盘,其实早成了他剧本里的配角。我见过有人把电视剧台词抄成炒股笔记,用1999年港剧里的商战套路操作2023年的A股,这种时空错位的荒诞感,堪比用《三国演义》的阵法指导现代战争。
最讽刺的是,真正的资本玩家早已进化到量子计算和算法收割的维度,而散户们还在争抢二十年前电视剧角色的残羹冷炙。当某私募朋友告诉我他们的AI系统能通过卫星照片数钢厂卡车来预判螺纹钢价格时,我突然理解为什么老陈们永远赢不了——这根本不是同一个维度的游戏。
但或许,叶荣添现象的真正价值不在于预测准确性,而像一面照妖镜。去年在某财经直播间,我看到弹幕里疯狂刷着”叶老师带我们回本”时突然意识到:这些人要的不是财富自由,而是情绪救赎。当现实中的医生、教师、外卖员坐在交易软件前,他们需要的不是冰冷的PE曲线,而是一个能对着K线图念诵《心经》的布道者——尽管这个布道者可能连证券从业资格证都没有。
有时候我觉得,每个追捧叶荣添的人心里都藏着两个自我:一个知道所谓预言都是概率游戏,另一个宁愿相信夜观天象就能找到财富密码。这种自我欺骗的默契,构成了中国股市最光怪陆离的生态圈。就像明知道星座运势不准,还是忍不住要看——这不是愚昧,而是人类对不确定性的本能恐惧。
所以下次再看到”叶荣添最新预测”时,或许我们该问的不是”该买什么”,而是”我们究竟在害怕什么”。当老陈们终于承认自己需要的不是股神而是心理医生时,可能才是真正牛市的开始。毕竟在金融市场,认清自己比看懂大盘难多了。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