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路过楼下证券营业部,瞥见大厅显示屏上那条蜿蜒的融资余额曲线,倒让我想起去年在兰州拉面馆的见闻。那位围着沾满油渍围裙的老板,一边揉面一边盯着手机屏幕上的两融数据,嘴里嘟囔着“该加点仓了”。我当下失笑——什么时候连拉面师傅都开始关心起融资盘动向了?
这或许就是中国股市最真实的写照。两融数据早已不是机构玩家的专利,它像一根温度计,插在了市井百姓的投资脉搏上。我总忍不住怀疑,那些冰冷数字背后,藏着多少普通人一夜暴富的幻想和隔夜爆仓的叹息。
说起来有趣,融资余额这玩意儿,有时候像极了菜市场的讨价还价。大妈们盯着韭菜价格犹豫要不要出手时,股民们也在权衡杠杆的代价。但区别在于,菜市场亏了顶多赔把青菜钱,股市里玩融资可是真刀真枪的较量。我见过不少自诩聪明的投资者,最终都栽在那条看似平滑的曲线上。
最讽刺的是,融资余额往往在市场最狂热时攀至顶峰,又在恐慌蔓延时急速坠落。这让我想起2015年那个夏天,当时在某私募朋友办公室,亲眼见证了他们强平仓时的狼狈。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不再是钱,而是一个个破碎的发财梦。自那以后,我总把融资余额称作“市场情绪的血氧仪”——数值爆表时,离危险也就不远了。
不过话说回来,若是完全避开融资盘,又难免错过行情。这就好比炒菜不放盐,虽然健康,却总少了些滋味。我的经验是,不妨把融资余额当作反向指标——当拉面师傅都开始讨论加杠杆时,或许就该考虑收手了;当营业部门可罗雀时,倒可以悄悄布局。
眼下这行情,融资余额又在玩过山车。有时候我觉得,这条曲线比任何技术指标都真实,它赤裸裸地展示着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毕竟,真金白银的杠杆游戏里,没有人能完全保持理性。
说到底,看融资余额走势,不如多看看自己的账户余额。杠杆这东西,用好了是锦上添花,用不好就是雪上加霜。各位说是也不是?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