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一位做私募的朋友喝咖啡,他盯着窗外驶过的S级轿车突然笑了:”知道吗?现在买奔驰股票和买奔驰车的人,根本活在两个平行宇宙。” 这句话像颗石子投进我心里,漾开的涟漪让我想起三年前在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看到的场景——那些摸着古董车方向盘满眼放光的车迷,和交易大厅里盯着K线图瞳孔紧缩的投资者,仿佛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
**金属外壳里的资本灵魂**
传统认知里,奔驰这样的老牌豪华车企就该是资本市场的”德国战车”——稳健、精密、像他们的发动机一样可靠。但当我翻完他们最近五年的财报,某种不安开始蔓延。电动化转型的投入像无底洞,去年研发支出占了营收的5.2%,这个数字在2018年还只是3.7%。最讽刺的是,他们的EQ系列电动车在经销商那里堆成了山,而工厂却还在为芯片短缺停产——这种撕裂感让我想起在慕尼黑车展上,那个摸着EQS鸥翼门喃喃”这不该是奔驰”的老工程师。
资本市场正在用脚投票。机构投资者私下抱怨”戴姆勒卡车拆分的时机精妙得像阴谋”,毕竟把最赚钱的商用车业务单独上市后,乘用车部门就像被抽走脊梁的猛兽。有分析师戏称这是”德国式去风险”,但我更觉得像场精心设计的资本魔术——当你把最光鲜的糖果纸剥开,里面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滋味。
**红酒杯里的汽油味**
让我困惑的是投资者群体的精神分裂。去年股东大会上有位荷兰养老基金代表质问:”当你们把AMG发动机声浪做成电子音效时,到底在卖车还是卖数码玩具?” 董事会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搪塞过去,但会议室角落里几个穿定制西装的中年股东在偷笑——他们口袋里的特斯拉股票当年涨了137%。
某种程度上,奔驰正在变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为了讨好ESG评级机构,不得不把内燃机研发预算砍掉30%,转头却要给电池工厂砸200亿欧元。这种撕裂在股价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当发布新款电动车,股价会象征性反弹2-3%,然后继续被做空机构按在地上摩擦。有对冲基金朋友直言:”现在买奔驰就像买奢侈品ETF,赌的是人类对虚荣的永恒渴望,但别忘了,年轻人现在觉得穿Vintage比买新款更有品。”
**红酒杯里的汽油味**
最让我警醒的是上个月在深圳的见闻。某个造车新势力的展厅里,90后销售对着EQS的竞品侃侃而谈:”我们车主社群每周组织飞行露营,您买奔驰只能加入高尔夫俱乐部。” 这话虽然刻薄,却戳破了一个残酷事实:资本市场正在用”用户生态”估值,而奔驰的护城河还停在”百年工艺”的叙事里。
或许真正的危机藏在某个细节里:奔驰金融服务的利润占比去年达到28%,这个数字在宝马是19%,在特斯拉是3.2%。当一家车企越来越像银行,它的股价究竟该用市销率还是市净率来算?我那个做私募的朋友说得更绝:”现在买奔驰股票,本质是赌德国人能不能把汽车做成理财产品,毕竟他们的利率期权玩得比变速箱还溜。”
深夜翻看斯图加特的卫星图,工厂屋顶的太阳能板像给传统制造业贴上的创可贴。或许明天开盘时,该问问自己:当自动驾驶真正普及时,人们还会为三叉星徽标支付溢价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藏在某个上海科技宅的车库里,而不是法兰克福交易员的终端屏幕上。资本市场的吊诡就在于——它总是给旧时代的王者准备好最华丽的挽歌,却从不会提前发送邀请函。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