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表弟上周突然在家族群里发了个红包——这很反常,因为他向来是个连外卖都要凑满减的抠门精。点开一看,88.88元,附言:”跟着亚商投顾的老师吃肉了!” 我私信问他详情,他神秘兮兮地发来一张收益截图:半个月收益率37%。正当我犹豫要不要提醒他时,他紧接着又发来一条:”哥,再交8万能升级VIP策略群…”
一、”知识付费”外衣下的赌场逻辑
亚商投顾这类机构最狡猾的地方,在于他们把”荐股骗局”包装成了”财经教育”。你交的6888元会员费不叫”割韭菜”,叫”知识服务费”;每天群里发的不是明牌喊单,是”教学案例”。我翻过他们的合同——第4.2条用最小字号写着:”本公司不对投资结果作任何承诺”。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陆家嘴咖啡节遇到的一个”私募大佬”。他边搅动一杯68元的瑰夏边说:”现在聪明人都在赚两种钱:一种是认知差的钱,一种是焦虑税。”当时只觉得是装X,现在品出味儿来了——亚商投顾们不就是同时收割这两样吗?
二、那些”老师”可能比你更慌
有个不能说的秘密:很多荐股群的”首席分析师”,可能就是三个月前还在电子厂打螺丝的小王。某券商朋友告诉我,他们营业部的客户经理离职后,组了个”涨停板特攻队”,用的全是前东家的研报模板,只不过把”谨慎增持”统统改成”满仓干”。
最讽刺的是,这些”老师”自己可能也炒得稀烂。去年有家叫XX投顾的(名字就不点了),他们的金牌导师在直播时不小心露出同花顺界面——持仓股票全绿,浮亏23%。弹幕瞬间炸锅,主播当场掉线,比《1818黄金眼》还精彩。
三、我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
心理学上有个”决策疲劳”现象:当人面对太多选择时,反而愿意花钱买确定性。股市里4000多只股票,比相亲市场的对象还难挑,这时候有人拍着胸脯说”明天9:30全仓进XX股份”,就像给溺水的人扔救生圈——管它是不是漏气的,先抓住再说。
但这些人精早就摸透了人性:
– 如果推的票涨了,就是”实力验证”
– 如果跌了,就说”洗盘阶段,加仓时机”
– 横盘?那正好收你第二期”深度特训营”费用
我表弟后来怎么样了?他偷偷刷信用卡交了那8万,现在每天在群里@老师问要不要割肉。而那个当初晒玛莎拉蒂方向盘的导师,微信头像已经变成了”对方已注销”。
(写到这里,我看了眼自选股——今天又是关灯吃面的一天。要不…我也去考个”证券投资顾问资格证”?)
后记:
如果你非要给这些机构送钱,不如直接转给我。至少我会告诉你这是诈骗,还附赠一个韭菜盒子外卖。
原创文章,作者:林凤百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ftsp.com/6616/